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研修班上的讲话 >

在全市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研修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研修班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研修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聚焦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这一核心,帮助企业精准识别、有效防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提供法治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会相关领导同志、分管领导、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市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市百余名重点民营企业家代表、民营经济律师服务团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工商联负责人等。刚才,市工商联汇报了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家法治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民营经济律师服务团介绍了企业法律风险典型案例及应对建议,X县、X区分别就本地民营企业家法治培训工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既总结了成效、提炼了方法,又点出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我都同意。希望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广大民营企业家,认真学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的重大意义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主力军”。而法治素养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活力成色、关系到全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当前,我市正处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我们必须从高度、全局角度深刻把握其重要性。

  (一)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是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活力不断增强、贡献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202x年底,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较202x年增长万户,年均增长率达%;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较202x年提高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民营企 ……略…… 法履职、规范,更需要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约,形成“依法监管、企业依法经营”的良性互动格局。如果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不高,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形象和发展,也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全市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比如,去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反不正当竞争”专项行动中,发现家民营企业存在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违法行为,其中家企业因情节严重被依法处罚,不仅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也对所在行业的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相反,当企业家具备较高法治素养,主动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还能带动行业形成良好风气,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守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共评选出市级守法诚信示范企业X家,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发展良好,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全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二、聚焦重点内容,精准把握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的核心方向

  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不能泛泛而谈,必须聚焦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让企业家真正学到有用的法律知识、掌握实用的法律技能,切实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依法经营水平。结合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实际,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学

  (一)深入学《民营经济促进法》,筑牢依法经营的思想根基

  202x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首部专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从平等保护、融资支持、公平竞争、权益保障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民营企业家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护身符”。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首先要引导企业家学深悟透《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核心要义,让企业家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遇到问题该找谁”。在学内容上,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平等保护的原则。《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要让企业家了解,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要素保障、采购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民营企业。比如,我市今年出台的《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细则》中明确,在投资项目招标、采购等工作中,不得设置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款,今年以来,已有家民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进入采购市场,获得采购合同金额达亿元。二是融资支持的措施。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民营经济促进法》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要让企业家了解,金融机构应当完善民营企业信贷考核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的贷款门槛。我市近年来积极落实这一要求,建立了民营企业“白名单”制度,截至目前,已将家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白名单”,各金融机构为“白名单”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超过亿元,平均贷款利率较普通企业低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三是权益保障的途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_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调解、仲裁等。要让企业家知道,当企业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不当行政行为侵害时,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维护权益;当发生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民事争议时,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商事仲裁或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去年,我市工商联联合市司法局、市法院建立了“民营企业_绿色通道”,共为家民营企业提供_服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万元,其中通过行政复议纠正不当行政行为起,通过诉讼_成功X起。通过深入学《民营经济促进法》,要让民营企业家切实感受到法律的保障作用,增强依法经营的信心和底气。

  (二)系统掌握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对民营企业而言,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只有系统掌握风险防范知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结合我市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知识学:一是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合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纽带”,也是法律风险的“高发区”。要引导企业家掌握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的法律要求,比如在合同订立前,要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资质和履约能力;在合同履行中,要及时留存履约证据;在发生违约时,要依法采取补救措施。市工商联联合民营经济律师服务团,去年编写了《民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指南》,梳理了类常见合同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并选取了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免费发放给全市家民营企业,帮助企业提升合同风险防范能力。今年年初,我市街道一家餐饮连锁企业,在与食材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根据《指南》中的建议,不仅审查了供应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检验检疫报告等资质文件,还在合同中明确了食材质量标准、检验方式及违约责任,后来因供应商提供的食材部分不合格,企业依据合同条款及时要求退货并索赔,避免了万元的经济损失。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风险防范。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保护至关重要。要引导企业家加强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避免出现“侵权”或“被侵权”的情况。据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统计,去年我市民营企业申请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同比增长%;但同时,民营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纠纷也达起,其中%是因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的。比如,我市镇一家电子设备企业,自主研发了一项新型技术,但未及时申请专利,后来被外地一家企业仿制并申请了专利,导致该企业不仅无法使用自己研发的技术,还面临侵权诉讼的风险,最终通过知识产权部门的调解和律师的帮助,才勉强维护了自身权益,但已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市场份额流失。三是内部腐败风险治理。内部腐败是侵蚀企业利益的“毒瘤”,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时有发生,涉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等多种类型。要引导企业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采购、销售等关键岗位的监管,防范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损害企业利益。比如,我市区一家大型制造业民营企业,去年通过建立“洁风险防控体系”,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和举报渠道,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和政培训,成功发现并查处了一起采购人员收受供应商回扣万元的案件,挽回了企业损失,同时也震慑了其他员工,有效遏制了内部腐败风险。四是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刑事法律风险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风险,一旦涉及刑事犯罪,不仅企业会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企业家个人也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要引导企业家重点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单位行贿等常见刑事风险。去年,我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涉刑案件共起,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占比最高,达X%,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家为了“降低成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虚开的发票抵扣税款。比如,我市县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企业家为了少缴税款,从第三方购买了万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税务部门查处后,不仅补缴了税款和罚款X万元,企业家还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企业也因失去负责人的管理而陷入经营困境。通过系统学这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