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市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环城水系建设持续走深走实,为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局等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X街道、X镇(乡)负责同志。刚才,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X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全面总结了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客观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职责分工和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

  生态环境是关系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推进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我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_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推进环城水系综合治理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

  _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作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生态保护重视不够,主城区内黄花沟、府河、一亩泉河、护城河等8条河流不同程度存在水量不足、水体流动性弱、水质不佳、周边环境脏乱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生态形象,也对市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略…… 成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筑牢了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水生态是环城水系建设的“根基”,我们始终把水生态修复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系统施策、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河道“不通、不清、不安全”的问题。一是着力恢复河道自然流动性。针对主城区河道水量小、流动性弱的问题,我们在河道河口空间较大区域进行改造,拓宽河口至平均底宽15-25米,最大限度恢复河道生态空间;同时通过外源补水实现城区水系“长流水”状态,增加河道水流量和自我净化能力,目前各主要河道水体循环周期较治理前缩短60%以上,水体透明度提升至1.5米以上。二是高效控制外源污染。因地制宜布局调蓄湖面、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被缓冲带、生态边沟等设施,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初期雨水进行调蓄净化,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在河坡设置生态拦截沟,铺设生态多孔纤维棉,实现“下雨时吸水储水、干旱时供水养植”,有效提升了水质净化能力,目前府河、黄花沟等主要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较治理前提升2-3个等级。三是筑牢防洪防涝安全防线。将安全保障作为河道设计与建设的底线原则,通过河底清淤、排口整治、配置雨水泵站和闸坝设施等措施,大幅提升河道行洪、蓄洪、削洪能力。202x年汛期,我市遭遇历史_强降雨,环城水系河道累计泄洪量达1.2亿立方米,有效缓冲了主城区防汛压力,沿线X镇、街道等区域未出现大面积内涝,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国控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同志介绍,“通过系统治理,曾经河道水质不佳、环境欠优的状况已大为改观,现在的黄花沟、府河已变成水清岸绿的生态长廊,实现了河道水质安全和生态基础稳定的目标”。

  (二)历史文脉有效活化,打造了特色文旅融合场景

  我们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深挖我市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融入水系建设,让环城水系成为“活”的文化展示平台。一是重现历史风貌,激活文脉记忆。聚焦府河漕运文化,根据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修复滨水休闲空间及植物风貌,复原了部分古码头、古河道景观,并于202x年6月实现府河通航,首航当日就吸引了包括天津游客先生在内的3000余名游客体验,先生感慨“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说过X府河能行船,没想到自己还能坐上,这感觉真不一样”。目前府河游船每日运营8个班次,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成为我市文旅新地标。二是融入多元文化,打造特色空间。将我市冠军文化、戏曲文化、书院文化等元素融入水系景观建设,在黄花沟公园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区建设戏曲公园(市民可现场欣赏X老调等传统戏曲),在街道附近建设冠军园(矗立冠军塔、展示X籍奥运冠军事迹),形成了“一河一特色、一段一文化”的景观格局。同时,利用沿线工业遗产资源,打造工业艺术绿道,将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空间,让工业记忆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三是丰富文旅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常态化举办“迎春灯会”“地坛书市进X”等大型文化活动,202x年灯会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35%;积极培育体育赛事IP,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龙舟赛等体育赛事94场次,其中“环城水系半程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5000余名选手参赛,进一步提升了X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构建了全民共享休闲空间

  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原则,围绕市民休闲健身需求,完善配套设施、拓展服务功能,让环城水系成为全民共享的民生工程。一是建设多元化休闲健身设施。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建设了涵盖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匹克球场、儿童游乐场等在内的98处体育运动场地,以及帐篷营地、露天影院等50余处户外休闲场地,其中极限运动公园、亲子乐园等场所周末日均接待市民超过2万人次。同时,打造4个特色慢行健身圈,总长度达71公里,市民可通过步行、骑行等方式享受滨水休闲时光,目前慢行系统日均使用量突破5万人次。二是完善便民服务配套。在沿线建设15处休闲服务驿站,为市民提供休憩、饮水、简餐、应急药品等服务,部分驿站还配备了充电设施、母婴室;搭建智慧运动设施,市民通过扫码即可获取运动数据(如跑步距离、消耗卡路里等),目前智慧设施累计使用量达120万人次。,配备完善的标示导视系统、夜景照明系统、环卫设施系统,其中夜景照明覆盖河道总长65公里,让市民夜间休闲更加安全便捷。三是提升空间开放共享水平。通过提升、新建12座跨河桥梁,连接跨河交通,打破河道对城市交通的阻隔;梳理沿线绿地资源,建设4处多功能大草坪,免费向市民开放,可用于举办野餐、露营、小型文化活动等,202x年国庆期间,大草坪累计接待露营市民超过8万人次。如今,环城水系已成为市民“晨练、午游、晚娱”的首选之地,202x年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成为提升城市宜居度、增强市民幸福感的鲜活载体。

  三、正视问题不足,清醒把握当前环城水系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部分河段治理成效仍需巩固,水质稳定达标压力较大

  虽然主要河道水质已实现稳定达标,但部分支流和偏远河段治理仍存在“短板”。一是部分支流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县(市)境内的百草沟、侯河等支流,由于沿线镇、X村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仍有少量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网或散排方式入河,导致雨季部分河段水质出现波动,202x年汛期就监测到2次支流断面水质超标情况。二是河道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仍需提升。部分河段由于生态基底薄弱,水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尚未完全形成,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一旦外源污染控制不到位,水质容易反弹。三是水质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在环城水系沿线设置的水质监测站点主要集中在主要河道,支流和末梢河段监测站点较少,难以实现全流域、全天候监测,对污染溯源和应急处置的支撑作用不足。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影响环城水系整体生态成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改。

  (二)文旅运营机制还需创新,特色IP影响力有待提升

  虽然府河通航、主题公园建设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文旅运营的“质”和“效”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是运营模式较为单一。目前环城水系文旅项目主要依赖门票、游船票务等传统收入,文创产品开发、特色餐饮、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不足,202x年文旅相关收入中,传统票务收入占比达75%,文创、餐饮等收入占比仅25%,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弱。二是特色IP影响力有限。“迎春灯会”“环城水系马拉松”等活动虽已举办多届,但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的知名度还不高,与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西湖文旅”等知名IP相比,缺乏独特性和传播力,未能有效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三是文旅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游船、驿站等场所的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停车场不足(节假日府河景区周边停车位缺口达800个以上)、餐饮卫生条件参差不齐等,影响了游客体验,202x年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仍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