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树牢正确政绩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在生态环保战线的工作经历,从个人角度谈三点粗浅的认识、体会与打算,希望能与各位同志交流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政绩观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了我们“为何而干、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树牢正确政绩观,不仅是个人性修养的核心课题,更是推动X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首先,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为民造福”,其根本立场在于“人民至上”。_反复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一些地方曾片面追求经济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看似“政绩”斐然,实则背离了发展的初衷,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长远的伤害。作为环保人,我们的“政绩”不在于审批了多少项目,而 ……略…… 史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二、结合工作反思,在攻坚克难中校准政绩观的偏差与航向
作为一名在环保系统工作多年的干部,我时常对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曾面临过困惑与挑战,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对政绩观的理解才不断加深。
一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在源头预防中体现“潜绩”。过去,我们处室的部分工作重心偏向于事后监管和末端治理,常常是哪里出现污染问题,就去哪里“救火”。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总感觉陷入了“污染—治理—再污染”的循环,疲于奔命。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追求“显绩”的惯性思维在作祟——解决一个突发环境事件,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被当作“政绩”。后来,在厅组的领导下,我们开始深刻反思,认识到真正的政绩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的“潜绩”。我所在的处室牵头参与了全省“三线一单”成果的更新调整与应用工作。这项工作初期并不显山露水,需要大量的基础调研、数据分析和部门协调,短期内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像一张“导航图”,从源头上划定了开发的边界和准入的门槛,有效避免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盲目上马,为区域长远发展守住了生态底线。通过这项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看不见的“潜绩”往往比看得见的“显绩”更重要,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战略眼光和历史耐心。
二是从“畏难回避”到“迎难而上”,在啃硬骨头中彰显“担当”。我省的生态环境形势总体向好,但一些历史遗留和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部分流域的磷、锰污染治理问题。几年前,我曾参与过X江流域一个重点支流的污染整治项目。该区域涉及多家老牌工业企业,是地方的利税大户,同时,治理技术复杂、投入巨大,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当时,的确有_认为这是个“烫手山芋”,不如先从容易见效的工作入手。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任由问题发展,将对整个X江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正是考验我们政绩观的时候——是选择绕道走,还是选择攻坚克难?在X厅长的部署和带领下,我们联合相关部门,一方面反复与地方和企业沟通,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算清“经济账”和“生态账”;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历经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该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几家重点企业也通过环保改造实现了绿色转型。这个过程虽然艰辛,甚至一度“得罪人”,但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政绩,恰恰体现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作为上,体现在解决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上。
三是从“管理为本”到“服务为先”,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创造“新绩”。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环保部门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过去,我们惯于扮演“管理者”和“者”的角色。但错误的政绩观有时会把“严管”片面理解为“管死”,以至于一些企业谈“环保”色变。在推进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转变了工作思路。这项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出优劣、进行惩戒,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我带领同事们深入X市和X地区的多个工业园区,不是去“找茬”,而是去“问需”,了解企业在环保技术、政策理解上的困难,并组织专家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我们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对于等级低的企业,则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变“对立”为“伙伴”,既守住了环境底线,又激发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体会到,新时代的环保政绩,不仅包含着严格的“力度”,更蕴含着精准服务的“温度”。
三、立足岗位实际,以务实行动在新征程上诠释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展望未来,作为生态环保战线的一名副处长,我将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终身课题,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坚持理论武装,在“内化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