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党课: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擦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底色 >

党课: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擦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底色

  同志们:

党课: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擦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底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民生保障始终是_理政的重要落脚点。2025年6月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方面的举措,旨在推动民生建设朝着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方向发展。这份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破解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把部署的一揽子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实践中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深厚的民生底色。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_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 ……略…… 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在这些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充分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社会保障相关制度措施有待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有待提高、基础民生服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只有充分认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才能真正兜住民生底线、提升治理效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群众基础。

  (一)社会保障相关制度措施有待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_规模日益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这些_时存在一定困难,相关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比如,灵活就业人员往往面临参保门槛高、缴费方式不灵活、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不畅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但由于户籍等因素,在享受城市社会保障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新就业形态人员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工作性质特殊,其劳动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调整机制、不同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_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享受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教育方面,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医疗领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备简陋、人才匮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也存在明显差距,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制约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基础民生服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老一小”等基础民生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但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养老服务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机构养老服务收费较高,且专业护理人员短缺,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托育服务方面,托育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短缺,托育服务价格偏高,质量参差不齐,“入托难”“托育贵”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在住房保障方面,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新市民、青年人等_住房困难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基础民生服务的薄弱环节,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社会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服务供给能力还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在社区服务方面,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基本的便民服务上,对于居民在文体娱乐、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提供有效服务。在社会救助方面,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存在困难,救助方式较为传统,以物质救助为主,缺乏对救助对象的个性化帮扶和能力提升支持。在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其他社会服务领域,也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社会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民生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大力度加以改进。

  三、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5年5月20日,_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必须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一)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通过降低参保门槛、优化参保流程、创新参保方式等,将更多_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例如,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开发线上参保平台,实现参保缴费“一站式”办理;对于新就业形态人员,可以探索由平台企业与个人共同缴费的参保模式。二是加强低收入_兜底帮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优化救助程序,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加大对低收入_的就业扶持力度,通过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三是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强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衔接,推进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整合与衔接,实现社保关系顺畅转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