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领会_关于全面从严治、特别是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届四次全会和、的部署要求,对我县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研判,对下一步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为我们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提供最坚强、最可靠的纪律保障。
刚才,X同志、X同志,以及X镇、X街道和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既总结了工作,也剖析了问题,讲得都很好,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纵深推进集中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的信任,侵蚀的是的执政根基。对此高度重视,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集中整治,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决胜之年。年初以来,县委坚决扛起责任,多次召开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各县级领导同志主动担责、靠前指 ……略…… 固性和反复性不容低估。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从思想认识上看,“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一把手”对主体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开个会、讲个话”的层面,没有真正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反腐败是的事,与己无关,“看戏”心态多于“入戏”状态,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从整治力度上看,“前紧后松、时紧时松”的问题需要警惕。一些领域在整治初期声势很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疲劳综合征”,存在“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深层次矛盾,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存在绕道走、避重就轻的现象。从协同配合上看,“各自为战、联动不畅”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纪检监察机关与行政、司法机关、审计监督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成果运用机制还不够顺畅,监督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职能部门满足于“以罚代管”,对背后可能存在的风腐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做到深挖彻查。从常治长效上看,“重查处、轻治理”的倾向值得关注。有的单位在问题整改上,满足于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根源上分析原因、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导致同类问题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反复出现,“屡审屡犯、屡教不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是制约我们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绊脚石”,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火力攻克的“山头”。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把这场关系人心向背的斗争进行到底。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更大成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集中整治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聚焦关键环节,采取超常措施,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见底见效。
第一,要在责任落实上再加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整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责任。责任不落实,一切都等于零。全县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责任链条拧得更紧、压得更实。一要压实(组)主体责任。各级(组)要把集中整治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要案件。要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分析研判形势,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整治工作,不能当“甩手掌柜”,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要压实监委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是整治工作的“主力军”,必须挺身在前、冲锋在前。要把监督挺在前面,综合运用受理、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巡视巡察等方式,织密监督网络,拓宽线索来源。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具体的,要快查快办、优先处置。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同时要敢于“亮剑”,对那些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腐败分子,坚决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三要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场街属地责任。各乡镇场街、各相关部门要坚决摒弃“看客”心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权力运行的日常监督和风险防控,主动排查行业性、领域性突出问题,不能把问题都推给。乡镇场街作为整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要发挥好“前哨”作用,全面掌握本地区的情况,及时发现和上报问题线索,配合做好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改工作。我们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同办案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强大工作格局。
第二,要在问题整治上再深化,发起“清仓见底、动真碰硬”的凌厉攻势。整治工作不能搞“花架子”,必须出重拳、下猛药,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一要紧盯重点领域。要继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惠农、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那些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小切口”问题。比如,教育领域的违规补课、违规收费问题;医疗卫生领域的过度诊疗、“大处方”、收受“红包”回扣问题;养老社保领域的骗取套取、冒领侵占问题;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截留挪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二要紧盯关键少数。要将监督的“探照灯”聚焦在乡镇站所负责人、村(社区)“两委”干部、基层人员等掌握一定权力的“关键少数”身上。要严肃查处他们在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征地拆迁补偿等过程中的以权谋私、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