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县财政局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工作汇报 >

县财政局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财政局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工作汇报

  大家好!非常感谢上级领导莅临我县调研指导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重视。在此,我代表,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与成效

  (一)完善制度体系,筑牢管理根基

  自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将其作为规范管理、提升效能的重要保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涵盖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实施、结果应用等全流程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分工,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南。比如,制定《XX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调整等环节作出详细规定,确保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出台《XX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评价流程、方法和标准,提升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强化目标管理,把好预算编制源头关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预算项目必须同步编制绩效目标, ……略…… 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发挥绩效管理作用的重要体现。我们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行政问责等挂钩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刚性约束。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和部门,在预算安排上给予优先保障和适当奖励;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和部门,相应减少或暂停预算安排,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完善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政策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通过强化结果应用,切实树立起“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各部门和单位的绩效管理意识和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部分部门和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认为绩效管理只是财政部门的工作,与自身关系不大,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绩效目标编制、绩效监控和评价等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走过场的现象,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绩效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们已初步建立了绩效指标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准确衡量项目绩效;一些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同时,绩效指标体系更新不及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的需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绩效指标缺乏统一规范,导致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

  (三)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监管有待加强

  随着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在评价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第三方绩效评价市场尚不完善,部分评价机构存在专业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评价质量不高等问题。一些评价机构为迎合委托方需求,出具的评价报告存在数据不实、评价结论不客观等情况,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我们对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手段。

  (四)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虽然我们已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部分绩效管理工作,但目前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存在数据共享不及时、信息孤岛现象,无法满足绩效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的需求。,部分预算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在绩效目标编制、绩效监控和评价等工作中,仍依赖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遗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绩效管理意识

  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理念和政策法规,提高各部门和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对预算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培训绩效目标编制、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和示范引领,引导各部门和单位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绩效管理工作。

  (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科学性

  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部门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组织各部门对现有绩效指标进行梳理和优化,删除不合理、不可行的指标,补充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标。科学合理确定指标权重,突出项目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绩效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政策变化、行业发展和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对绩效指标进行更新和完善。同时,加强对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制定统一的绩效指标编制规范和标准,提高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绩效指标的可比性。

  (三)强化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监管,提升评价质量

  加强对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评价标准。严格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其资质、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审核。规范评价机构的执业行为,明确其在绩效评价中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其严格按照评价程序和标准开展评价工作。建立评价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对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质量抽查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评价机构进行约谈、警告、责令整改等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