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一)强化市级统筹,完善规划编制机制
(二)推动上下衔接,优化乡镇村庄规划
(三)严格规划实施,强化动态监管
二、聚焦要素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统筹交通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完善设施,促进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护维护,提升设施效能
三、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
(一)推进教育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二)优化医疗服务,提升乡村水平
(三)繁荣文化事业,丰富乡村生活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乡村资源
(二)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强化要素保障
(三)优化人才流动政策,引导要素下乡
……
市代表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协同发展的建议
城乡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蓝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市域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及部分乡镇总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但调研发现,当前城乡规划仍存在“规划打架、衔接不畅、执行不严”等问题:部分乡镇总体规划与市级总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实现“多规合一”,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仅6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个别地方存在“重编制轻实施”“重城镇轻乡村”现象,导致城乡要素流动受阻、资源配置失衡。为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协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x年5月至9月,市会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6个县(市、区)的22个乡镇(街道)38个行政村,召开座谈会41场,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形成本报告。
一、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规划协同的前提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当前,我市城乡规划存在“纵向不贯通、横向不衔接”问题:市级总规对县域特色产业、生态保护等指导不
……略……
钩。
二、聚焦要素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城乡差距直观体现在基础设施上。调研发现,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存在“重城镇轻乡村、重建设轻管护”问题:农村公路等级公路占比仅58%(低于全省平均7个百分点),50%的行政村未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率不足40%。
(一)统筹交通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2025年重点推进3条跨县域快速通道建设(如XX路、XX大道),缩短城乡通勤时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现乡镇二级公路通达率100%、建制村双车道公路覆盖率90%以上。同时,推广“农村公路+”模式,在旅游公路沿线配套建设观景台、游客中心,在产业公路沿线设置物流配送点,服务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二)完善设施,促进资源共享
推动城乡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设施向农村延伸。2025年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水厂5座,铺设输水管网200公里,实现50万农村人口与城市同源、同网、同质供水。在电力方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工程,2025年底前消除“低电压”问题;在燃气方面,优先在重点镇、中心村铺设天然气管道,2025年覆盖率达60%;在通信方面,实现5G基站乡镇全覆盖、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80%。
(三)加强管护维护,提升设施效能
建立“县管主干、乡管支线、村管入户”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明确设施所有权、管护主体和经费来源。例如,农村公路实行“县乡村”三级养护,县财政按每公里每年1万元标准拨付养护经费;村庄路灯、污水处理设施等由村集体通过“一事一议”筹集部分资金,市财政给予50%奖补。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管护,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不均衡是城乡差距的核心表现。调研显示,我市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差距明显: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本科率仅52%(城市达85%),乡镇卫生院本科以上医生占比28%(城市医院达65%),村文化活动室每周开放时间不足10小时的占40%。
(一)推进教育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与农村学校组建“1+N”共同体(2025年组建50个),通过教师轮岗、教研共享、管理互通等方式提升农村教育质量。2025年招聘农村教师300名(优先补充音体美、科学等紧缺学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同时,推进“互联网+教育”,2025年底前实现城乡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二)优化医疗服务,提升乡村水平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医共体(由县级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参与),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畅通。实施“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2025年前完成500名乡村医生轮训,招聘全科医生100名定向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同时,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25年完成80%的村卫生室升级),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常用药品。
(三)繁荣文化事业,丰富乡村生活
推进“城乡文化结对”行动,组织市、县图书馆、文化馆与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结对帮扶,2025年开展“送戏下乡”“图书漂流”“非遗进乡村”等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