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兴水,历来是安邦兴国的大事。对于我们X市而言,水安全是关系发展全局、民生福祉和城市安全的生命线。刚刚结束的市水务局前期工作专题会议,已经为我们“十五五”规划的启动和重点项目的推进吹响了前奏。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部署会,更是一次攻坚克难的动员会。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共同擘画并奋力实现“十五五”水安全保障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暨重点项目建设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未来五年全市水安全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迅速行动,为谱写X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一、认清形势,在回顾与展望中坚定治水兴水的信心与决心
回顾“十四五”时期,在、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砥砺奋进,推动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成功实施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我们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以上,让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我们大力推行 ……略…… 安全保障新蓝图
做好“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必须坚持以新时代的治水思路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以前瞻性的视野、科学的谋划和务实的举措,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X市水安全保障体系。
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基本建成“洪涝无虞、供水可靠、用水高效、水清岸绿、管护智能、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利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X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们要确保完成以下关键性指标。防洪减灾方面。确保重要防洪保护区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主要河道重点河段堤防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因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控制在0.2%以内。供水保障方面。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巩固在98%以上,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战略储备水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方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5年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占比稳步提升。水生态保护方面。全市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在90%以上,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满足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5%以上。智慧水利方面。建成覆盖全市主要流域和重点水利工程的“数字孪生”水网。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聚焦聚力,一体推进实施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全力构筑坚不可摧的防洪减灾安全网。这是水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推进X河、X河等主要河流干支流的堤防达标和河道系统治理工程,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要严格按照治理规划任务清单,逐条推进、逐项销号。要全面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消除存量风险。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必须健全雨水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基层防汛抢险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科学预警、果断转移、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水资源配置网。要彻底扭转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被动局面,必须在“开源”和“联网”上实现新突破。要全力推进以X水库、X区域引调水等工程为代表的战略性水源工程建设,形成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源保障新格局。这项工作前期论证已经谋划多年,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50亿元,是“十五五”水利投资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按照“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原则,加快编制并报批各县(市、区)的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打通水系连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水源地到用户终端的“一张网”输配,提升水资源统筹调度能力。
第三,深入实施全域覆盖的节水控水优先网。节水优先是根本出路。要以创建节水型社会为抓手,全面深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在工业领域,强制推行先进节水工艺和循环用水技术,对高耗水行业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城镇领域,要加快对老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降低漏损率,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让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积极探索水权交易、合同节水管理、节水贷等市场化机制,用经济杠杆撬动节水内生动力。
第四,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河湖生态健康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重要江河湖库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要深化“河湖长制”,压实各级责任,重点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要科学划定和严守河湖管理范围及水生态保护红线,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目标是,让清澈的河水、翠绿的岸线、和谐的城乡水景,成为X市最靓丽的名片。
第五,创新构建精准高效的智慧水利治理网。要向科技要效率、要答案。必须把智慧水利作为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水利平台。要集成整合各类水文、水质、工情、视频监控数据,构建重点流域和工程的“数字孪生”体系,实现对水安全风险的模拟、预警和智能调度。要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要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大力度,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强化保障,以过硬的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拿出“钉钉子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