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丰盈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今天,我们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既是对过去一年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展望和动员。刚才,5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作了发言,听了之后,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看着台下各位老师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庞,我的内心充满感慨。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看到了你们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你们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县教育事业才有了今天的蓬勃发展。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谈谈心,一起回顾我们走过的路,聊聊我们正在做的事,也共同展望我县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肯定成绩,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希望工程,举全县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县委与广大教师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经费优先拨付,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只增不减”的硬要求,即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 ……略…… 制度,直面问题,快速响应。202x年,县财政投入X万元设立“教育质量提升奖励资金”,精准用于备考、培训、教研奖励和信息化升级。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高考一本上线1317人,较去年净增217人;中考高分段人数占比持续提升;清华学子的诞生,更是我县教育质量飞跃的最有力证明。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在近期民调中达到新高,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二、正视差距,迎接挑战,切实增强教育发展使命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当前我县教育发展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对标要求,我们使命在肩。的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强调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到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和省市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
(二)对标发展需求,我们责任重大。当前,X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人才,都更加需要高质量教育的支撑。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核心竞争力。
(三)对标人民期盼,我们重任在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四)对标自身现状,我们亟需奋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部分教育项目受要素制约进展缓慢,极个别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损害形象,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道远,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凝聚。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之大计,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竞争力。X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教育,希望在教育。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深化改革,奋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面向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豫南教育高地、建设中原特色名县”的宏伟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我县教育从“大起来”向“强起来”迈进。
(一)实施引领铸魂,把稳教育发展方向。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明年起,中小学组织覆盖率保持100%,组织、校长“一肩挑”比例达98%。每年培养入积极分子300名,其中青年教师占60%。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持续开展“违规补课、违规征订教辅、违规招生”三项治理,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实施教师队伍精专工程,夯实教育发展根基。未来十年,县财政每年列支X万元,实施“三名”计划,即引进名师20名、培养骨干教师200名、储备青年教师500名。与河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共建培养基地,每年选派100名年轻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费全额报销。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10%以上。在教育园区高质量建设集健身阅读、运动休闲、子女托管于一体的“教师之家”,让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仅仅是写在文件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三)实施教育质量跃升工程,提升教育发展内涵。深化与X一中、X外国语等名校合作,共建“空中课堂”,共享优质资源。每年设立X万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重奖奥赛、强基、清北录取师生。实施“县中提升计划”,推动县一高、二高与X附中、X中学结对帮扶,三年打造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推进新高考改革,建成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提供一生一策成长方案,全县上下一盘棋助力X莘莘学子冲刺理想高等学府。
(四)实施城乡均衡发展工程,彰显教育发展公平。未来五年,投入X亿元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X所,新增学位X个,化解“大校额”,消除“大班额”。农村按照“初中进县城、小学进乡镇、幼儿园进中心村”思路,建成“15分钟上学圈”。建设城乡学校教育集团,巩固教师“县管校聘”成果,实施好交流轮岗(每年不低于10%),确保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五)实施数字赋能智慧工程,激活教育发展源泉。到2027年,建成覆盖全县的教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