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村“两委”主干示范培训班开班式。这次培训是经县委会研究决定、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和省、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我县乡村振兴阶段性任务、提升村“两委”主干履职能力的现实需要。参加今天培训的,是我县各乡镇(街道)推荐的30名优秀村组织、村委会主任,可以说是全县农村基层干部的“排头兵”“领头雁”。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向全体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奋战在农村一线、为全县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村“两委”主干们,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举办本次示范培训班的重大战略意义
_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村“两委”主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主心骨”、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岗位特殊、责任重大。这次示范培训,既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一)这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筑牢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基层组织是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组织更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近年来上级巡视巡察、我县基层述职评议反馈的情况看,仍有个别村组织存在功能弱化问题:有的村支书对政策学不深入,传达上 ……略…… 题”,不主动走村入户了解需求。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寒了群众的心,损害和的形象。
这次培训,我们特别增加了“群众工作方法”专题,邀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我县徐庄镇刘庄村支部刘建军同志分享他的“走村日记”——他坚持15年每天走访5户群众,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家庭情况、需求诉求,正是这种“把群众当家人”的情怀,让他所在的村连续8年零。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员到县局跟班学半天,通过接访记录分析、典型案例复盘,帮助大家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学会用“换位法”思考问题、用“土话”沟通感情、用“实干”赢得信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聚焦能力提升,全面掌握推动农村工作落地见效的过硬本领
村“两委”主干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农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次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围绕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四大重点,为大家量身定制课程,努力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
(一)着力提升政策解读与执行能力,确保的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政策落实的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从近年来的督查情况看,个别村存在“政策传达打折扣”“执行标准搞变通”等问题:比如,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中,有的村支书因怕得罪人,对撂荒地未及时清查;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有的干部对“一户一宅”政策理解不深,导致出现“一户多宅”违规现象。这些问题的背后,本质上是政策学不到位、执行能力不过硬。
这次培训,我们安排了“一号文件与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专题课,由县委农办负责同志逐条梳理2025年强农惠农政策要点,重点讲解耕地保护、种粮补贴、乡村建设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同时,设置“政策模拟落实”环节,给出3个典型案例,让学员分组讨论政策适用条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最后由县乡村振兴局业务骨干点评。通过“学政策+练实操”,确保大家既能“读懂文件”,更能“用活政策”,真正把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二)着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组织凝聚力、服务力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土地租赁、集体资产承包等传统模式,抗风险能力弱、增长空间小。有的村支书认为“村里没资源、没资金,发展集体经济是空谈”;有的虽然搞了项目,但因管理不善导致亏损;还有的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长远规划。
这次培训,我们将组织学员到本县3个集体经济强村实地观摩:一是参观马庄镇吴庄村“菌菇种植+冷链物流”产业园,学他们如何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资源,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二是考察张庄镇陈庄村“古村落+民宿旅游”项目,了解他们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双赢”;三是调研李庄镇王楼村“光伏+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学他们如何利用闲置屋顶、荒坡地发展光伏产业,年发电收益达80万元。同时,邀请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专家,专题讲解“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与管理”“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等内容,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力争年内全县8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三)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平安和谐美丽乡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细胞”。当前,随着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有的村“一事一议”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共事务决策不透明;有的村矛盾纠纷排查不及时,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还有的村“乡贤治村”“积分制管理”等创新做法推广不够,治理效能不高。
这次培训,我们专门设置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模块,内容包括《民法典》在农村的适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地实践、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等。其中,县司法局将结合“八五”普法工作,讲解农村常见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法;县公安局将通报近年来农村治安案件特点,传授“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工作技巧;县融媒体中心将展示“智慧乡村”平台建设案例,演示如何通过微信小程序、村级广播等载体,实现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事项办理“一网通办”。,我们还安排了“治理经验交流”环节,邀请3名优秀村支书分享他们的“治村妙招”,比如,有的村建立“村民议事厅”,每月固定一天让群众“说事、议事、办事”;有的村推行“红黑榜”制度,用积分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这些经验做法,都是来自一线的“土办法”“真功夫”,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四)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当好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服务群众是村“两委”主干的天职。从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当前仍有少数干部存在“官架子大”“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有的对群众咨询的事项“踢皮球”,让群众“来回跑”;有的对困难群众帮扶“走过场”,慰问品发完就了事;还有的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打官腔”,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干群关系。
这次培训,我们将“服务群众”作为贯穿始终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