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评估情况报告 >

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评估情况报告

  根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2x〕11号)及省、市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要求,X县自202x年10月被列为省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坚持“稳慎推进、农民主体、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原则,聚焦“保障户有所居、激活闲置资源、规范管理秩序”三大核心任务,系统推进试点各项工作。为全面总结经验、查找短板、优化路径,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组成评估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比对等方式,对试点工作开展全面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评估情况报告

  一、试点工作推进总体情况

  X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比达68%,宅基地总 ……略…… 公示、乡镇复审公示、县级终榜公示),组建12支由村“两委”干部、老员、乡贤组成的政策宣讲队,走村入户开展“板凳会”“田间课堂”320余场次,发放《宅基地政策明白卡》15万份。同步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台账”,分类处置“一户多宅”(全县共排查1.1万宗)、超占面积(涉及8200宗)等问题,通过“有偿使用+自愿退出”方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9300余宗,确权登记准确率达99.2%,群众满意度达96.8%。

  (二)以“多元活权”为关键,激活资源“新价值”

  探索“三种流转模式”:一是“宅票流转”,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发放“宅基地资格权票”,可在县域内跨村流转用于建房或置换经营性资产,累计发放“宅票”2100张,流转金额4200万元;二是“农房入股”,引导农户将闲置农房折算为股份,与企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饮,如XX镇XX村引入文旅公司,将32栋闲置农房改造为“乡村艺术工坊”,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三是“合作建房”,允许本村无房户、返乡创业人员与村集体合作建设“共享农房”,按照“成本价出资、按份额分红”模式运营,已建成项目17个,解决136户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三)以“规范护权”为保障,构建管理“全链条”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管体系,县级设立宅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乡镇配备专职管理员23名,村级设立协管员312名,实现“申请—审批—监管—验收”全程数字化。依托“互联网+宅基地”监管平台,将宅基地审批、流转、退出等数据接入云,实时监控违规占用耕地、超面积建房等行为,试点以来累计查处违法违规用地12起,拆除违建800余平方米。同时,强化农民权益保障,明确“退出宅基地不影响村民资格权”“流转收益70%归农户所有”等条款,签订《宅基地权益保障承诺书》10.5万份,未发生因改革引发的_性事件。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农民期待,仍存在三方面短板:

  1.​​政策衔接有待加强​​。宅基地改革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乡村产业用地保障等政策协同性不足,部分项目因用地指标限制落地缓慢(如XX村“农旅融合”项目因指标问题搁置半年)。

  2.​​农民参与深度不足​​。部分偏远村农户对“宅票”“入股”等新模式认知度低,主动参与改革的意愿不强(抽样调查显示,35岁以上农户政策知晓率仅78%)。

  3.​​长效运营机制待完善​​。部分“闲置农房+”项目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