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高位统筹精准施策,下好整改“先手棋”
(一)全面摸排定准“病灶”
(二)压实责任拧紧“链条”
(三)动态管理强化“督导”
二、聚焦组织力提升,筑牢基层“桥头堡”
(一)优化班子强核心
(二)整顿队伍提素质
(三)规范制度促运行
三、深化服务聚民心,架起群“连心桥”
(一)搭建平台优服务
(二)为民办事解难题
(三)共建共享聚合力
四、推动发展强根基,激活振兴“源动力”
(一)盘活资源兴产业
(二)联农带农促增收
(三)示范引领树标杆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三是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不够,群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
乡镇2025年软弱涣散组织整改推进情况的报告
XX县委组织部:
根据《关于2025年全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排查整顿工作的通知》(X组发〔2025〕12号)要求,XX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组织战斗力弱、服务群众能力不足、基层治理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深挖根源,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整改落实。现将2025年1月至8月整改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精准施策,下好整改“先手棋”
针对年初排查出的3个软弱涣散组织(其中村组织2个、社区组织1个),镇第一时间成立由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包片领导及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专班,制定《XX镇2025年软弱涣散组织整顿工作方案》,明确“1个月打基础、3个月见成效、6个月固成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整改任务可量化、可操作、可验收。
(一)全面摸排定准“病灶”
坚持“不遮不掩、深挖细查”,由包片领导牵头,组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村(社区)“两委”成员组成5个调研组,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3个软弱涣散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召开员群众座谈
……略……
结、能力不足”问题,对3个软弱涣散组织班子进行“大起底”。一方面,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制度,对2名履职不力、群众反映差的“两委”成员启动调整程序,同步从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3名过硬、本领较强的同志进入班子,新班子平均年龄下降4.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60%。另一方面,组织新任“两委”成员参加县委校“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司法局专家开展“乡村振兴实务”“矛盾纠纷调解”等专题辅导,累计培训18人次,帮助新班子快速进入角色。如XX村支部原副因长期在外务工、参与组织生活不积极被调整,新选拔的返乡青年王某上任后,主动牵头化解村民土地纠纷5起,推动村里300亩撂荒地复垦,群众评价显著提升。
(二)整顿队伍提素质
以“员先锋指数”考评为抓手,全面加强员教育管理。一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员参会负面清单》,对无故缺席组织生活的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累计约谈提醒12人次;另一方面,创新“田间课堂”“院坝课”等形式,组织员到镇里的产业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学,邀请老支书、田秀才讲经验、传技术,累计开展活动24场次,覆盖员200余人次。针对流动员管理难题,建立“线上支部”,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学资料、通报支部动态,要求流动员每月至少上传1条学心得,目前3个组织流动员参学率达95%。如XX社区支部针对老年员较多问题,开设“银龄课堂”,由退休教师员担任辅导员,用方言讲解的政策,老员参与积极性提高40%。
(三)规范制度促运行
以“制度执行年”为契机,全面梳理组织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修订完善《村(社区)“两委”议事规则》《务公开制度》《便民服务流程》等12项制度。重点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在XX村试点“民生事项全流程公示”,将低保评定、集体资产处置等15类事项的决策过程、资金使用明细全部在村务公开栏和微信群同步公开,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3大类28项权力的办理主体、流程和时限,推行“一站式”服务,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8%。如XX村原集体林地承包合同存在程序不规范问题,整改工作组督促重新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收回违规承包款2.3万元,重新发包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三、深化服务聚民心,架起群“连心桥”
坚持“整改为了群众、整改依靠群众”,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试金石”,推动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搭建平台优服务
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在3个软弱涣散组织所在村(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代办”制度,明确社保缴纳、医保报销、户籍办理等18项高频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同时,组建“员志愿服务队”,根据员特长设置政策宣传、助老扶弱、环境整治等6类服务岗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次,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如XX社区针对留守老人就餐难问题,志愿服务队牵头开办“幸福食堂”,每天为30余名老人提供低价午餐,群众满意度达98%。
(二)为民办事解难题
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通过“敲门行动”、微信问卷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127条,建立“台账式管理、销号式办结”机制,目前已解决98条,剩余29条纳入2025年下半年民生项目清单。重点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针对XX村村民反映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问题,协调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45万元,新建灌溉渠道1.2公里,惠及农田300亩;针对XX社区“背街小巷路灯缺失”问题,动员辖区企业捐赠太阳能路灯50盏,安装后夜间出行安全系数提升70%;针对XX村“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看管”问题,联合镇中心小学开设“四点半课堂”,由教师志愿者轮流值守,解决了40余名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共建共享聚合力
创新“+网格”管理模式,将3个村(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3-5名员中心户,构建“村(社区)总支—网格支部—员中心户”三级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群众议事会”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