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县安委会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严峻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回溯攻坚历程,客观研判形势,在思想对标中强化抓安全促发展的自觉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5行动等重点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态势。1—8月,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28%,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各部门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基层一线同志冲锋一线的结果。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责任体系压得更实。制定《2025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细化3大类18项具体指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4200余份,将责任落实到21个乡镇(街道)、38个行业主管部门、1200余家企业。创新推行“政领导包片+行业部门包线+网格干部包点”三级包保机制,32名县级领导 ……略…… ,部分非煤矿山边坡稳定性差,监测预警系统覆盖率仅65%;危化品领域,1家农药生产企业仓库通风系统老化,2家加油站卸油区静电接地装置损坏;消防领域,城乡结合部“多合一”场所仍有120处,违规住人、私拉电线问题突出;建筑施工领域,3个乡镇自建房改造项目未按规范设置防护栏,2台施工电梯超期未检;燃气领域,农村地区仍有800余户使用“黑气瓶”,部分餐饮场所未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
三是基层基础依然薄弱。乡镇应急管理机构人员流动性大,现有人员中具备专业知识的不超过30%;村(社区)安全网格员多为兼职,待遇低、任务重,巡查检查流于形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创建、轻运行”,部分企业通过认证后管理滑坡,今年已有4家企业因标准化不达标被约谈。
四是应急能力存在短板。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容量不足,部分乡镇防汛抢险物资仅能满足3天用量;跨部门、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不够顺畅,上个月某乡镇发生山体滑坡时,因交通、消防、医疗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延迟40分钟;基层救援队伍装备老化,15支乡镇专职消防队中,6支的消防车已使用超过10年,维修成本高、出警效率低。
五是责任落实存在温差。个别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落实不到位,对新兴业态(如农村电商仓储、新能源充电桩)安全监管研究不深,存在监管盲区;企业主体责任悬空,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照抄照搬,“三级检查”记录造假,今年查处的32起安全生产违法案件中,21起存在“应付检查”问题;安全生产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对苗头性问题警示不够,未能形成有效震慑。
同志们,安全生产是“易碎品”,容不得半点马虎;是“底线工程”,来不得丝毫侥幸。我们必须以“归零心态”看待成绩,以“战斗状态”应对挑战,以“赶考姿态”抓好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底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挖症结根源,在靶向施治中找准补短板的突破关键
问题是改进工作的“镜子”,也是推动落实的“抓手”。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矛盾和问题,表面看是隐患未清、基础不牢,深层看是思想认识、责任落实、机制创新的短板叠加。必须坚持“解剖麻雀”式分析,找准“病灶”、开准“药方”。
一是从思想层面看,“红线意识”树得不牢。部分干部对安全生产的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存在“过关”思想和“躺平”心态。有的把“不出事故”当成“目标”,忽视“不出隐患”的过程管理;有的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缓,对“机器换人”后的设备运维、新能源产业的安全风险等缺乏研究;还有的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企业违规行为不敢动真碰硬,导致“小隐患”拖成“大事故”。
二是从责任层面看,“闭环管理”落得不实。责任链条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县级层面部署多、督导少,部门层面协调多、少,企业层面表态多、落实少。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只挂名、不履职”,对企业的安全检查“一年一次、走马观花”;有的企业把安全投入当作“应付项”,安全培训“发张卷子、签个名字”就了事;还有的地方“打非治违”力度不够,对非法加油点、无证采矿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从能力层面看,“专业支撑”跟不上趟。安全生产涉及化工、矿山、建筑等多领域,对专业能力要求高。但目前我们的监管队伍中,“懂技术、会检查、能”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监管人员还是“凭经验、靠感觉”开展工作;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中,初级职称占比仅45%,高级职称不足5%,难以适应高风险行业监管需求;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存在“本领恐慌”,对新型事故(如锂电池火灾、燃气爆炸)的处置能力较弱。
四是从机制层面看,“系统治理”有欠缺。安全生产是系统工程,但当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有的部门各自为战,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同一企业被重复检查;有的地方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动态跟踪不够;还有的地方“科技兴安”步伐缓慢,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智能监控覆盖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的风险预警作用。
同志们,问题的背后是责任,差距的深处是能力。我们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既要解决“燃眉之急”,更要根治“深层之弊”,以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三、紧扣关键环节,强化系统推进,在精准发力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安全生产重在“防”,要在“治”,成在“严”。下一步,要聚焦“控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主线,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重点打好“五大攻坚战”。
(一)打好“责任落实”攻坚战,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
责任不明确,落实就会打折扣。要坚持“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推动责任链条再拧紧、再压实。
(二)打好“隐患整治”攻坚战,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
隐患不除,事故难绝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