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县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全县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新兴领域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和省、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系统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新兴领域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新就业_规模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县委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工作,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同步推进,通过抓组织、强队伍、优服务、促融合,推动新兴领域工作从“破题”向“解题”迈进。特别是今年以来的“新兴领域攻坚年”行动,让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新兴领域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对照上级要求、企业发展需求、员群众期待,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

  下面,结合前期调研和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望奋进路:新兴领域实现“三个转变”,打牢了提质增效的基础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组织紧扣“围绕发展抓、抓好促发展”主线,聚焦新兴领域“组织怎么建、员怎么管、作用怎么发挥”三大课题,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推动工作从“边缘地带”向“前沿阵地”延伸,初步形成了“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组织覆盖从“单兵突进”向“系统推进”转变。 ……略…… 场监管局联合餐饮行业开展“明厨亮灶”行动,推动26家网红餐厅公开后厨操作流程;县总工会联合快递行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行业平均工资上涨8%,有效维护了职工权益。

  二、把脉当前事:清醒认识“三个短板”,增强提质增效的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新兴领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覆盖“有形”与“有效”存在差距。部分新兴领域组织组建后,“重成立、轻运转”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个别园区企业支部虽有牌子、有制度,但员教育仅停留在“读文件、抄笔记”,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有的行业联合支部覆盖企业类型差异大、员流动性强,难以形成统一的组织活动机制,“联而不合、合而不活”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目前全县新兴领域组织中,活动正常开展的占比68%,仍有32%的组织存在“僵尸化”倾向。

  二是员管理“流动”与“稳定”矛盾突出。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普遍具有“年轻化、高流动、分散化”特点,员管理难度大。一方面,部分员“隐身”于企业,“口袋员”“隐形员”现象仍未彻底解决。调研发现,全县新就业_中仍有43名员未主动亮明身份,占流动员总数的29%。另一方面,流动员跨区域、跨行业流动频繁,组织关系转接不及时,“这边刚纳入管理、那边又流出辖区”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教育管理“跟不上、管不住”。

  三是作用发挥“潜力”与“实效”有待挖掘。部分新兴领域组织对“如何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思考不深、办法不多,存在“就”的倾向。比如,有的直播电商企业支部虽然组织了“红色带货”活动,但仅停留在“完成上级任务”层面,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品牌效应;有的物业企业组织开展的“红色服务”局限于“打扫卫生、维修设施”,未能有效对接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员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不着”,企业和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不足,也有工作方法层面的短板,更有_机制层面的制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直面问题,以“钉钉子”精神逐项破解,推动新兴领域工作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三、锚定新征程:全力抓好“三项重点任务”,开创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当前,新兴领域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全县各级组织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聚焦“扩面、提质、增效”三大方向,重点抓好以下三项任务:

  (一)以“精准覆盖”为抓手,推动组织体系“强筋壮骨”

  组织覆盖是新兴领域工作的“先手棋”。要坚持“行业主抓、区域兜底、动态清零”的原则,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一是开展“百日攻坚”清零行动。由县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网信等行业主管部门,组成3个专项排查组,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县300人以上非公企业、100个重点商圈、50个快递网点、20个直播基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未建企业清单”“流动员清单”“重点难点企业清单”三本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特别要聚焦“隐形员”,通过“员找组织、组织找员”双轨排查,在XX电商园、XX物流园等重点区域设立“员报到点”,开通“线上报名”通道,确保年底前新兴领域员登记率达100%。

  二是创新“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针对不同类型新兴主体的特点,分类施策、精准覆盖:对新业态龙头企业,推行“单独建”,由行业直接指导,选派指导员驻点帮扶;对规模较小、员分散的企业,推行“联合建”,按区域、产业链组建联合支部;对流动员集中的_,推行“功能建”,依托骑手驿站、直播基地等场所设立“流动员驿站”,成立“临时支部”;对行业关联性强的企业,推行“联盟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健全“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建立新兴领域组织“星级评定”制度,每季度对组织活动开展、员作用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评分靠后的组织进行“一对一”整改帮扶;对长期不开展活动、名存实亡的组织,及时进行整顿或撤销,确保“建一个、活一个、强一个”。

  (二)以“作用发挥”为核心,推动与企业“同频共振”

  新兴领域的生命力在于服务企业发展、凝聚职工人心。要坚持“企业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把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

  一是聚焦“企业发展”解难题。建立“+助企”服务清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提供“菜单式”服务:针对融资难,联合金融部门开展“红色信贷”活动,为强、信用好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针对用工难,依托职业院校、劳务协作平台,定向培养技术工人;针对数字化转型难,组织互联网企业、数字服务商与传统企业结对,提供“一对一”数字化解决方案。今年内,力争为新兴领域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00个以上。

  二是聚焦“职工需求”暖人心。坚持“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在新兴领域企业建立“职工之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