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县党建引领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 >

​​在全县党建引领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在全县党建引领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组织引领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构建起全链条责任体系

  (二)资源整合从“各自为战”到“攥指成拳”,激活了全要素发展动能

  (三)服务供给从“基础保障”到“品质升级”,提升了全周期游客体验

  (四)品牌塑造从“本土认知”到“全国影响”,扩大了全方位传播效应

  (一)强化组织覆盖,在“建强堡垒”上求突破

  一要优化组织设置

  二要配强骨干力量

  三要深化“两个覆盖”质量

  (二)强化服务创新,在“游客满意”上出实招

  一要标准化建设

  二要特色化服务

  三要智慧化赋能

  (三)强化协同联动,在“全链发展”上聚合力

  一要构建“大文旅”格局

  二要深化“文旅+”融合

  三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四)强化宣传引导,在“品牌塑造”上创亮点

  一要深挖文化内涵

  二要创新传播方式

  三要加强对外合作

  ……

  ​​在全县引领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引领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引领基层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与生态文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为我县打造“全国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注入强劲动能。

  刚才,XX镇、XX乡、县文旅局、县乡村振兴局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启发;XX同志通报了前期督查情况,指出了问题短板,明确了整改方向。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红绘就生态文旅融合新图景的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为引领,紧扣“生态立县、文旅兴县”战略,把的领导贯穿生态文旅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探索出“+生态”“+景区”“+乡村”等多元融合模式,推动生态文旅从“单一观光”向“全域体验”升级,从“资源依赖”向“创意驱动”转型,初步形成了“红色领航、绿色打底、全链联动”的发展格局。

  (一)组织引领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

  ……略…… 

  待游客微笑率100%、咨询回复及时率100%、投诉处理满意率100%”三项硬指标,在XX国家湿地公园、XX红色景区等6个重点景区设立员示范岗217个,组建“文旅服务先锋队”46支,开展“我为游客办实事”实践活动89场次,解决游客停车难、如厕难、导览乱等问题132个。比如,XX乡针对游客反映的“夜间游览照明不足”问题,组织员干部连续30天蹲点调研,协调电力部门新增太阳能路灯120盏,同步推出“夜赏荷塘”“星空露营”等新业态,该景区游客停留时间从2.3小时延长至5.8小时,二次消费收入增长60%。

  (四)品牌塑造从“本土认知”到“全国影响”,扩大了全方位传播效应

  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以引领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记忆”的文旅IP。一方面,深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由县委组织部、县史办联合整理红色故事32个、非遗技艺18项,打造“红色讲堂”“非遗工坊”等体验项目15个,其中XX村“红军长征宿营地”被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批次。另一方面,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依托“XX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员干部、文旅达人开展“云游XX”“非遗直播”等活动210场次,发布原创短视频380条,其中“XX古镇非遗扎染”“梯田云海日出”等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0万次,我县生态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成功入选“2025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二、以硬举措破解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有的乡镇(街道)对引领文旅发展理解不深,存在“重项目轻”“重招商轻服务”现象;部分景区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文旅产品供给与游客需求匹配度不高,“旺季人挤人、淡季门可罗雀”问题依然突出;文旅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懂策划、会运营、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全县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覆盖,在“建强堡垒”上求突破

  基层组织是引领生态文旅发展的“主心骨”。一要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景区建、景点建支部、员示范岗”的思路,在游客中心、索道站、特色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设立临时支部,在民宿集群、文创工坊等功能片区组建联合小组,确保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文旅发展全链条。2025年底前,力争实现A级以上景区组织覆盖率100%、重点文旅项目临时支部应建尽建。二要配强骨干力量。实施“头雁提质”工程,选拔35名懂文旅、会管理的优秀员担任景区组织;从县直机关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文旅企业、重点村社挂职锻炼,担任“指导员”“发展顾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文旅专职员,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三要深化“两个覆盖”质量。建立景区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组织参与景区规划、项目审批、服务标准制定等重大事项,确保的领导融入文旅发展各环节。

  (二)强化服务创新,在“游客满意”上出实招

  服务是文旅的生命线,要把“+服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一要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景区服务标准》,细化“预约分流、导览讲解、应急救助”等12类服务流程,推行“员责任区”“员联系户”制度,确保每个景点、每家民宿都有员包联,游客诉求“10分钟内响应、30分钟内处置、24小时内反馈”。二要特色化服务。结合“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周”等活动,组织员志愿者开展“非遗体验教学”“地方美食品鉴”“红色故事宣讲”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温度。比如,在XX古镇景区,员志愿者组建“古装体验队”,为游客提供传统服饰租赁、礼仪指导等服务,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成为景区“网红打卡点”。三要智慧化赋能。依托“智慧文旅”平台,开发“员服务在线”模块,整合预约、投诉、导览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XX”;在重点景区设置“一键呼叫”员服务终端,实时响应游客需求,推动服务从“人工响应”向“数字智治”升级。

  (三)强化协同联动,在“全链发展”上聚合力

  生态文旅是系统工程,需要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各方资源。一要构建“大文旅”格局。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协同配合、乡镇(街道)主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文旅发展联席会议,重点解决交通配套、环境整治、市场监管等跨领域问题。比如,针对“景区周边停车难”问题,由县交通局牵头,组织文旅、城管、乡镇等部门联合施划临时停车位1200个,增设公交专线8条,游客满意度提升40%。二要深化“文旅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