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以“学”筑基,在深学细悟中筑牢思想防线,学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学覆盖“全”,理论武装更扎实
二是查摆问题“准”,思想触动更深刻
三是氛围营造“浓”,崇尚洁更自觉
二、以“查”促严,在动真碰硬中强化震慑效应,顽疾得到有效纠治
一是紧盯节点“查”,节日风气更清爽
二是聚焦问题“查”,顽瘴痼疾更减少
三是延伸基层“查”,群众获得感更强烈
三、以“改”增效,在系统施治中健全长效机制,建设迈向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责任再压实,拧紧建设“责任链”
二是教育再深化,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
三是监督再精准,架起正风肃纪“探照灯”
四是制度再完善,扎紧建设“铁笼子”
……
在全市_精神学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_精神学教育总结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加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监委和、关于深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我市前一阶段学教育成效,精准查找存在问题,对下一步深化落实_精神作出具体安排。刚才,市监委、组织部、宣传部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下面,我结合近期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以“学”筑基,在深学细悟中筑牢思想防线,学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3月以来,全市上下紧扣“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主线,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集中学”推动“常态学”,推动_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从督导检查、问卷调查、干部访谈反馈的情况看,员干部普遍反映“受教育更深刻、明底线更清晰、守纪律更自觉”,学教育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是学覆盖“全”,理论武装更扎实。坚持“分层分类+全员参与”,针对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特点,制定“1+4”学
……略……
传家、洁齐家”的家风故事,累计推出典型报道45期,覆盖干部群众30余万人次;另一方面,用“活教材”敲警钟,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播放《酒局背后的“围猎”》《“小实惠”滑向“大贪腐”》等本土警示片,通报违反_精神典型案例62起(其中县处级干部11人),组织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承诺书》1.5万份,推动“不想腐”的自觉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追求”转变。不少干部反映,“现在开会先讲纪律、下乡先查、审批先看流程,纪律意识已经融入日常工作惯。”
二、以“查”促严,在动真碰硬中强化震慑效应,顽疾得到有效纠治
学教育期间,全市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聚焦“节日病”“行业病”“地域病”,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建设从“治已病”向“防未病”延伸。
一是紧盯节点“查”,节日风气更清爽。把中秋、国庆、春节等关键节点作为“考点”,提前下发通知、划出“红线”,组建12个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酒店宾馆、商超卖场、景区景点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查“不吃公款吃老板”“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_精神问题4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8人,其中纪处分32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8起。特别针对“快递送礼”隐蔽性强、取证难的问题,市监委联合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异常快递”预警机制,对寄往政机关、国企单位的包裹实行“双查”(查寄件人、查收件人),今年以来拦截可疑快递27件,有效遏制了“隔空送礼”歪风。
二是聚焦问题“查”,顽瘴痼疾更减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窗口单位态度差”“村级工程暗箱操作”“公务接待超标准”等问题,开展“建设十大专项行动”。比如,在“窗口服务提质”行动中,对全市327个服务窗口进行“体验式”督查,发现并整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56个,推动“一窗通办”“跨域通办”覆盖率达95%以上;在“村级工程规范”行动中,出台《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5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公开招标、1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备案”,今年以来全市村级工程投诉量同比下降42%;在“公务接待严管”行动中,推行“公务接待清单制”,要求“无公函不接待、超标准不报销”,全市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28%,节约资金1200余万元。
三是延伸基层“查”,群众获得感更强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学教育延伸到村(社区)、企业、工地,重点纠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扶贫项目‘重建设轻管理’”“涉企检查‘一刀切’”等问题。全市共组建100支“督查小分队”,深入217个村(社区)、86家企业开展“蹲点调研”,收集群众意见3200余条,解决“农田灌溉设施损坏无人修”“村道照明长期不亮”“企业办证来回跑”等民生问题1800余个。XX县XX镇干部XXX在走访中发现群众反映“低保评定优亲厚友”,立即联合纪检部门核查,最终取消不符合条件对象12户,重新纳入困难群众23户,群众感慨“干部脚沾泥土,才有温度”。
三、以“改”增效,在系统施治中健全长效机制,建设迈向常态化长效化
学教育有期限,但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市建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督查反馈、群众举报和干部访谈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干部存在“过关”思想,认为“学教育结束了,紧箍咒可以松一松”;一些隐形变异问题禁而未绝,比如“不吃本单位吃关联单位”“不收现金收消费卡”“调研只看‘示范村’不看‘后进村’”;制度执行存在“宽松软”,个别单位对“三公”经费管理、公务用车审批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破窗效应”。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以“钉钉子”精神抓常抓细抓长。
一是责任再压实,拧紧建设“责任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四级责任体系,制定《建设责任清单》,明确“哪些事必须做、哪些红线不能踩”。会带头,每季度专题研究建设形势,分析研判苗头性问题;各级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