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目标,系统总结前期工作成效,精准查摆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双减"政策在我县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和我县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以更高站位锚定"双减"深化新坐标
自202x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全县上下坚持"校内提质、校外规范、家校协同"工作主线,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教育生态持续向好,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202x年全县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家长对"双减"政策认可度达92.3%,较202x年提升8.7个百分点;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支出"双下降",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7%,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保持在99.2%的低位,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教育工作者担当作为的结果,是各部门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家长理解支持的结果,必须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一是校内主阵地作用充分彰显。我们紧扣"减作业、增睡眠,减培训、增实践"要求,打出"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改革"组合拳。县教育局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略…… 少短板弱项:有的学校作业设计仍停留在"机械抄写"层面,分层分类精准度不够;个别教师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存在"放羊式""打卡式"现象;校外培训监管还存在盲区,"一对一""家庭作坊"等隐性培训仍有发生;部分家长教育焦虑未完全缓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尚未杜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勇扛使命,以更硬担当推动"双减"深化新跃升
2025年是全面贯彻的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全县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在"提质、扩面、协同"上狠下功夫,推动"双减"从"减量"向"提质"、从"校内"向"全域"、从"主导"向"多方共治"跃升。
(一)聚焦"校内提质"核心,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上求突破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业是教学的"最后一公里",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延伸点,三者环环相扣,必须系统发力。
一是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深入实施"课堂革命·XX行动",重点抓好"三个优化":优化教学目标,对照新课标要求,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清单,确保每节课都指向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优化教学过程,推广"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2025年秋季学期全县小学、初中分别选取30%、20%的学科开展试点,2026年实现全覆盖;优化教学评价,推行"当堂检测+分层反馈"机制,要求教师当堂完成作业批改并记录学情,确保教学问题"日清日结"。县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每月开展"推门听课"不少于2次,每学期发布《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以专业引领促课堂提质。
二是让作业管理更科学。严格落实"作业时间公示+质量审核+效果评估"闭环管理,重点做好"三个转变":从"统一布置"向"个性定制"转变,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兴趣拓展"三类作业,确保70%以上学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从"纸质为主"向"多元融合"转变,鼓励布置劳动实践、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非书面作业,2025年秋季学期各学校非书面作业占比不低于30%;从"结果评价"向"过程指导"转变,推行"作业批改+个性化评语+针对性辅导"模式,禁止教师只批不改、只打分数不写反馈,县教育局将作业批改质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占比不低于15%。
三是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坚持"需求导向、资源整合、特色发展"原则,重点强化"三个支撑":强化课程支撑,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全县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更新,新增人工智能、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20门,确保每所学校至少开设5门特色课程;强化师资支撑,推行"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志愿者"多元师资模式,建立"教师特长档案",鼓励音体美、科技等学科教师跨校兼课,2025年实现全县课后服务外聘教师占比不超过20%(特殊课程除外);强化保障支撑,严格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按每生每课时不低于2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课后服务津贴按时足额发放,2025年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率保持在95%以上。
(二)紧盯"校外规范"关键,在源头治理、精准监管、长效防控上出硬招
校外培训是"双减"的重要战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防反弹、严查变异、严控增量。
一是严把入口关,杜绝违规审批。严格执行"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再审批"要求,对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申请"一票否决";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严格资质审查,重点核查场地安全、师资资质、收费规范,2025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未通过审核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注销。
二是严管过程关,规范培训行为。全面推行"监管账户+收费公示+合同备案"制度,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纳入监管账户,收费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收费信息必须在机构显著位置和监管平台同步公示;严禁超纲教学、超时培训,严禁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2025年第四季度开展"隐形变异培训"专项整治行动,对查实的违规机构顶格处罚并公开曝光。
三是严控风险关,强化应急处置。建立"校外培训风险预警平台",整合12345热线、APP、网格巡查等多渠道线索,对涉及退费纠纷、资金异常流动等情况实时预警;完善"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教育、市场监管、公安、金融等部门组成联合处置专班,确保突发事件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_性事件的底线。
(三)强化"协同育人"支撑,在家庭引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上聚合力
"双减"不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合唱",必须构建"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育人共同体。
一是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深入开展"家庭教育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