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关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效能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关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效能情况的调研报告

  目录/提纲:……

关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效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一)平台建设基础数据

  (二)调研方式与对象

  二、平台运营主要成效与亮点

  (一)服务供给精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紧急救援响应机制高效运行

  (三)服务商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四)银发数字素养培育同步推进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短板

  (一)服务覆盖不均衡,城乡差异较为明显

  (二)数据共享有壁垒,协同联动效率待提升

  (三)适老化改造深度不够,用户体验待优化

  (四)可持续运营压力较大,多元投入机制待健全

  四、提升平台运营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供需匹配,构建“分层分类”服务供给体系

  一是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二是建立需求动态监测机制

  三是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二)深化数据共享,打通“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堵点

  一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

  三是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三)强化适老设计,打造“友好便捷”用户体验

  一是推进界面适老化改造

  二是优化智能设备兼容性

  三是降低误触率

  (四)完善运营机制,培育“多元共治”发展生态

  一是强化财政支持与政策引导

  二是培育本地养老服务品牌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关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效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情况,精准识别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质增效,根据2025年市民政局重点工作安排,调研组于2025年6月至8月,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比对分析、老年人及家属访谈、服务商座谈等方式,对全市已投入运营的12个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含3个试点升级平台)、28个街道级服务站点及127个社区服务终端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研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域(含2个功能区),重点聚焦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5%的主城区(XX区、XX区)及农村老年人口集中的XX县,选取不同类型服务平台(主导型、政企合作型、企业自主运营型)作为样本,确保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

  (一)平台建设基础数据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累计注册老年人123.6万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68.2%),绑定家属21.4万名;接入服务商387家(其中居家养老服务类212家、医疗健康类89家、适老化改造类53家、精神慰藉类33家),上线服务项目12大类87小项;平台累计处理服务订单28.7万单,服务响应及时率92.3%,用户满意度8

  ……略…… 

  24年的8分17秒缩短至5分02秒。典型案例如:XX区XX街道82岁独居老人张某某(听力障碍)于6月15日夜间突发心绞痛,通过智能手环触发呼叫,平台1分钟内派单至签约家庭医生,12分钟内医生上门救治并联系120转送医院,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三)服务商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依托平台建立“服务评分+信用积分+动态淘汰”管理机制,将服务响应时间、完成质量、老年人评价等15项指标纳入考核,对连续3个月评分低于80分的服务商启动约谈整改,评分低于60分的纳入“黑名单”。2025年上半年,平台累计约谈服务商12家,清退服务质量差、虚假签到的服务商7家,服务商平均服务评分从年初的85.6分提升至89.3分。XX县平台创新“服务过程录像+AI质检”模式,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抓取服务关键环节(如助餐服务中的菜品温度、助洁服务中的清洁标准),人工复核效率提升60%,投诉量同比下降35%。

  (四)银发数字素养培育同步推进

  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智能设备的问题,平台配套开展“智慧助老”专项行动。2025年以来,全市通过社区课堂、上门教学、视频教程等形式,累计培训老年人2.8万人次,其中80岁以上老人参与率达62%(较202x年提升18个百分点)。XX区“银龄数字课堂”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其“1名社工+2名志愿者+N名老人”的“12N”结对模式,让老年人通过“手把手”教学掌握平台挂号、叫车、紧急呼叫等核心功能,相关经验被《中国民政》杂志2025年第15期专题报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短板

  尽管平台运营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照2025年《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服务更可及、体验更优质、监管更精准”目标,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需重点关注解决。

  (一)服务覆盖不均衡,城乡差异较为明显

  从区域分布看,主城区平台注册率(78.5%)远高于农村地区(41.2%),XX县某偏远乡镇仅3个行政村接入平台,且多为基础呼叫功能,缺乏医疗、康复等高频服务;从服务类型看,城市老年人使用助餐、家政等服务占比达65%,而农村老年人需求集中在助农(如代买农资、农产品销售)、健康监测(如血压血糖远程传输)等方面,现有服务供给适配性不足。调研中,XX县XX村72岁村民李某某反映:“村里年轻多外出打工,我们想卖点自家种的蔬菜,但平台里找不到收购商对接功能,还是得靠赶大集。”

  (二)数据共享有壁垒,协同联动效率待提升

  平台虽已接入部分部门数据,但与卫健、医保、交通等部门系统尚未完全打通,导致部分服务流程繁琐。例如,老年人通过平台申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重复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病历等材料(平台与卫健系统未共享电子档案);助餐服务补贴需人工核对户籍信息后再发放,较“免申即享”模式多3-5个工作日。某服务商负责人直言:“每次帮老人申请补贴,都要跑社区开证明、到街道盖章,要是数据能直接‘跑路’,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服务质量上。”

  (三)适老化改造深度不够,用户体验待优化

  部分平台界面设计仍沿用“PC端思维”,字体小、操作步骤多(如预约助浴需点击5次以上),80岁以上老人独立完成操作的仅占31%;智能设备兼容性不足,部分老年手机无法与平台APP匹配(如XX品牌老年机不支持蓝牙连接健康监测设备);紧急呼叫功能存在“误触”问题,调研中12名老人反映曾因手表误碰、手环进水等触发无效呼叫,占紧急呼叫总量的4.3%,增加了服务商无效出勤负担。

  (四)可持续运营压力较大,多元投入机制待健全

  部分区级平台依赖财政补贴维持运转,市场化运营能力不足。例如,XX区平台2025年上半年运营成本为21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80万元,自营收入仅30万元(主要来自服务商入驻年费),利润率不足5%;服务商普遍反映“薄利多销”,助洁、助浴等基础服务毛利率仅15%-20%(低于家政行业平均水平),导致优质服务商参与积极性不高。某养老服务企业负责人表示:“平台抽成比例(8%)不算高,但订单量不稳定,有时候一个月接不到几单,难以维持团队运营。”

  四、提升平台运营效能的对策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2025年全省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及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重点围绕“精准供给、数据赋能、适老优化、多元共治”四大方向,推动平台从“能用”向“好用、愿用、可持续用”升级。

  (一)聚焦供需匹配,构建“分层分类”服务供给体系

  一是优化服务资源配置。针对城乡差异,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