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高位统筹强基础,构建全要素感知的智慧底座
(一)坚持_先行,下好建设先手棋
(二)强化硬件支撑保障,筑牢运行压舱石
(三)注重系统融合创新,打通数据肠梗阻
二、实战检验显成效,探索全链条防控的应急模式
(一)监测预警更精准,风险防范早发现
(二)指挥调度更高效,应急处置快响应
(三)资源管理更智能,保障支撑强韧性
三、直面问题找短板,清醒认识全周期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信息孤岛尚未彻底消除
(二)基层应用能力不足,重建设轻使用现象突出
(三)运维保障机制不全,建管用衔接不够紧密
四、聚焦短板强攻坚,谋划全要素提升的优化路径
(一)深化数据治理,夯实智慧底座硬支撑
一是强化数据质量_
二是加快系统深度整合
三是拓展物联感知网络
(二)强化实战实训,激活基层应用神经末梢
一是分层分类开展培训
二是建立以练代训机制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三)健全运维体系,筑牢长效运行防护网
一是组建专业化运维团队
二是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拓宽资金保障渠道
……
县"智慧应急"平台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部署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实效,总结经验做法,查找短板弱项,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委政研室、县大数据中心组成专项调研组,于2025年6月至8月,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系统实操、数据比对等方式,深入县应急指挥中心、12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所、23个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强基础,构建"全要素感知"的智慧底座
(一)坚持_先行,下好建设"先手棋"
县委、将"智慧应急"建设纳入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和"数字XX"建设重点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制定《X县"智慧应急"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建设路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工作机制,累计召开专题推进会11次,协调解决跨部门数据共享、机房选址、资金保障等关键问题27项。特别
……略……
为精准研判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战检验显成效,探索"全链条防控"的应急模式
(一)监测预警更精准,风险防范"早发现"
平台通过整合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源数据,构建"气象预警-风险研判-临灾叫应"的闭环预警机制。在2025年7月12日强降雨过程中,平台实时监测到XX镇累计降雨量达150毫米/小时,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形坡度模型,自动触发红色预警,并通过"应急大喇叭+短信+APP"多渠道向该镇13个村(社区)2860名受威胁群众推送预警信息。镇应急所立即启动"叫应机制",包村干部1小时内抵达现场,组织32户89名群众提前转移,成功避免一起因山体滑坡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据统计,平台运行以来,已发布各类预警信息4200余条,预警准确率达89%,较传统方式提升21个百分点;因灾转移群众响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20分钟以内。
(二)指挥调度更高效,应急处置"快响应"
平台集成视频会议、集群对讲、无人机图传等通信手段,建立"县-乡-村-点"四级指挥体系。在2025年8月3日XX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县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平台实时调取厂区监控、周边道路监控、气象扩散模型等数据,同步连线现场救援组、环保监测组、医疗救护组,仅用8分钟完成救援力量调度。救援过程中,无人机实时回传泄漏点浓度、风向风速等数据,指挥中心动态调整警戒范围和处置方案,最终将事故影响控制在厂区内,未造成周边群众伤亡。此次处置从接报至完成救援仅用3小时20分钟,较以往同类事故处置时间缩短40%。今年以来,平台累计支撑各类突发事件处置21起,其中较大以上事故处置效率提升35%。
(三)资源管理更智能,保障支撑"强韧性"
平台建立"应急资源一张图",整合全县12支专业救援队伍、38个物资储备库、56台大型救援装备等资源信息,实现"一键查询、智能匹配"。在2025年6月森林防灭火紧要期,平台根据火险等级、地形地貌、兵力分布等数据,自动生成"重点防火区域-备勤队伍-物资储备点"的最优调度方案,将扑火力量前置到XX林场等高风险区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入夏以来,全县共发生森林火情12起,均实现1小时内扑灭,过火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65%。,平台还开发"物资动态监测"功能,通过RFID标签实时追踪物资库存和调运状态,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目前,全县应急物资储备达标率从82%提升至95%,重要物资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
三、直面问题找短板,清醒认识"全周期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信息孤岛"尚未彻底消除
部分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如水利部门提供的雨量站数据存在10%的延迟误差,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格式与平台接口不兼容,导致部分预警模型分析结果偏差。基层工作人员反映,个别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测数据采集不规范,部分传感器因维护不到位出现离线现象,影响平台整体监测覆盖率。
(二)基层应用能力不足,"重建设轻使用"现象突出
调研发现,12个乡镇(街道)应急所中,仅4个能熟练使用平台全部功能,3个存在"只看不学"问题;村(社区)干部中,约60%仅会操作预警信息转发,对数据分析、资源调度等功能掌握不牢。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存在"依赖平台、忽视现场"倾向,如XX建材厂将平台预警作为唯一监测手段,未按要求开展日常巡查,导致2台除尘器故障未及时发现,险些引发粉尘爆炸事故。
(三)运维保障机制不全,"建管用"衔接不够紧密
平台运维团队现有专职人员8名,其中技术骨干仅3名,面对日均12万条数据的处理压力,日常巡检、故障排查等工作常处于"被动应对"状态。部分乡镇(街道)应急分中心设备管理粗放,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现象,如XX乡1台无人机因电池老化未及时更换,在7月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