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推动"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推动"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在全市推动"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智慧养老试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锚定智慧养老试点工作的突破方向

  (一)聚焦设备适老,解决不愿用、不会用的痛点

  一是开展适老化改造需求大起底

  二是推行设备试用体验机制

  三是强化设备补贴+保险兜底

  (二)聚焦数据互通,破解信息孤岛、协同不畅的堵点

  一是建设市级智慧养老数据中心

  二是建立数据共享责任清单

  三是开发智能派单系统

  (三)聚焦服务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断点

  一是打造15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

  二是推广时间银行+智慧平台模式

  三是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强化系统推进,全力确保智慧养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的基础保障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动态监测、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凝聚多方合力,共同绘就智慧养老幸福图景

  (一)部门协同聚合力,打好组合拳

  (二)企业参与添动力,激活市场源

  (三)社会支持增活力,营造好氛围

  ……

  在全市推动"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智慧养老"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和关于"数字赋能养老服务"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分析当前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我市"智慧养老"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智慧养老"试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x年末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142.6万,占比21.3%,较202x年上升3.2个百分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面临"人手不足、覆盖不均、响应不快"等挑战。审时度势,将"智慧养老"纳入"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重点任务,作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关键棋"。我们必须从高度、民生维度、发展角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特殊意义。

  第一,推进"智慧养老"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任务。 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5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我市作为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仅次于XX市),必须扛起先行先

  ……略…… 

  足,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需求"两张皮"。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重点在三个方面求突破。

  (一)聚焦"设备适老",解决"不愿用、不会用"的痛点。 智慧养老的核心是"适老",不是"炫技"。要围绕老年人的生活惯、身体特点设计产品,让设备"好用、爱用、用得起"。

  一是开展"适老化改造需求大起底"。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街道、社区,在10月底前完成全市80岁以上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一对一"需求调研,重点摸清视力、听力、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比如,针对视力不好的老人,智能设备要增加语音交互功能;针对听力障碍的老人,要强化震动提醒;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要优化一键呼叫的响应速度(目标控制在30秒内)。

  二是推行"设备试用体验"机制。在每个试点社区设立"智慧养老体验角",让老年人现场试用智能手环、健康监测仪、智能轮椅等设备,通过"试戴、试按、试连"感受功能,再根据反馈调整设备参数。XX区前期开展的"适老化设备体验周"活动中,收集老年人意见300余条,调整了设备屏幕字体大小、语音提示音量等12项功能,设备使用率从试点初期的42%提升至78%,这个做法要在全市推广。

  三是强化"设备补贴+保险兜底"。对困难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按设备价格的50%-80%给予补贴(具体标准由各区县根据财政情况制定);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智慧养老设备损坏险""意外事故责任险",降低老年人使用风险。今年,市级财政已安排5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困难_倾斜。

  (二)聚焦"数据互通",破解"信息孤岛、协同不畅"的堵点。 数据是智慧养老的"血液",只有打通部门、社区、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才能实现服务精准匹配。

  一是建设"市级智慧养老数据中心"。依托市大数据管理局,整合民政、卫健、公安、医保、应急等8个部门的涉老数据(包括户籍、健康、医保、居住、紧急求助等23类信息),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健康档案库、服务需求库。目前,数据中心已完成一期建设,接入了32家养老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9月底前将实现与"浙里办""XX市民卡"等平台的互联互通,老年人通过手机就能查询健康报告、预约上门服务。

  二是建立"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内容、频次和责任,比如卫健部门每月推送一次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民政部门每季度更新一次养老服务设施信息,应急管理部门实时共享独居老人居家安全监测数据。对未按要求共享数据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年度考核。

  三是开发"智能派单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如助餐、助浴、就医等),自动匹配附近的服务商(优先选择评价好、响应快的),并向服务商派发工单。XX街道试点的"智能派单系统"运行3个月来,服务响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40分钟,服务满意度从82%提升至95%,这个经验要在全市推广。

  (三)聚焦"服务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断点。 智慧养老的关键在"服务",不能让设备成为"花架子",更不能让平台成为"空壳子"。

  一是打造"15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以社区为单位,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站",配备智能体检设备、远程问诊终端、应急呼叫装置等,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改造)100个这样的服务站,覆盖90%的城市社区和70%的农村社区。

  二是推广"时间银行+智慧平台"模式。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如陪聊、代购、陪同就医),服务时长存入"时间银行",未来自己需要服务时可兑换等值的养老服务。XX区已将"时间银行"与智慧平台对接,老年人通过手机就能发布需求、接单服务、查询时长,目前已注册志愿者1.2万人,累计服务老人5000余人次,这个模式要加快在全市复制。

  三是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包括设备稳定性、响应速度、服务态度等10项指标),通过老年人评价、第三方评估、平台数据监测等方式,对服务商进行动态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服务商,取消其参与购买服务的资格;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资金奖励和宣传推广。

  三、强化系统推进,全力确保"智慧养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智慧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覆盖领域广,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市里已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智慧养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试点工作。各区县要参照市里做法,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