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县长在全县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县长在全县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目录/提纲:……

县长在全县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深化思想认识,高站位把握农村环境整治时代重任

  (一)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本色

  (二)提升人居品质,打造洁净美丽家园

  (三)培育文明乡风,激发内生治理动能

  二、聚焦重点任务,高水平谱写人居环境提升崭新篇章

  (一)实施系统治理工程,补齐设施短板弱项

  (二)实施风貌提升工程,擦亮乡村宜居底色

  (三)实施绿色转型工程,夯实生态产业根基

  (四)实施长效管护工程,健全闭环管理机制

  (五)实施共治共享工程,凝聚群众智慧力量

  三、强化组织保障,高规格凝聚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一)压实层级责任,构建严密责任体系

  (二)强化要素支撑,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三)锤炼严实,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

  县长在全县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决策部署,总结回顾今年1-8月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大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高站位把握农村环境整治时代重任

  _深刻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是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民生福祉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上级要求、对比先进地区、对照群众期盼,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一)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本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

  ……略…… 

  和维护。要健全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其中,明确村民责任义务,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广泛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示范户等创建评选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将生态环保理念、卫生健康知识等融入各类文化活动中,提升农民综合素养。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农村环境长治久美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二、聚焦重点任务,高水平谱写人居环境提升崭新篇章

  _强调,“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要求我们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攻坚。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努力让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整体性提升、根本性改善。

  (一)实施系统治理工程,补齐设施短板弱项。一是着力完善垃圾处理体系。构建全覆盖、高效率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网络是关键。要优化终端处理设施布局,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填埋或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处理能力和环保水平。探索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的处理模式适用于偏远乡村。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设施稳定运行。推广符合农村特点的分类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规范管理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防止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加快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至关重要。对临近城镇的村庄,优先纳入管网统一处理。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选用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工艺。对居住分散的村庄,可推广户用污水处理设备或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模式。同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落实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功能。三是统筹推进厕所革命与粪污治理。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农村改厕成果持久发挥效益。科学选择改厕模式,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建立健全厕所粪污收集、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鼓励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探索就地就近消纳、综合利用的有效路径。加强后续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户改厕后的维护难题。

  (二)实施风貌提升工程,擦亮乡村宜居底色。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实用性的村庄规划。强化乡村风貌整体_,注重保护乡村独特风貌和地域特色,防止千村一面。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管理,引导农民有序建房,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二是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大扫除、大清理活动,重点清理房前屋后、河塘沟渠、道路沿线、村庄边际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保持村庄公共空间整洁有序。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见缝插绿,建设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鼓励村民植树种花,美化庭院环境,提升村庄整体绿化覆盖率。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完善交通安防设施。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供水稳定性和水质达标率。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和清洁能源改造,加快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宽带网络覆盖。合理布局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统筹配套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农村生活便利度。

  (三)实施绿色转型工程,夯实生态产业根基。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沼气工程和有机肥生产,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利用模式,杜绝露天焚烧。加强农膜回收处理,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培育壮大乡村绿色产业。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乡村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探索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探索水权、排污权交易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四)实施长效管护工程,健全闭环管理机制。一是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村为主体”的管护责任体系。明确县乡两级在规划指导、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监督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强化村级组织在设施日常运行维护、保洁清运、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具体责任。明确农户门前屋后包卫生、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