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2025年全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2025年全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2025年全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在当前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的新时期,城市的功能和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地,更是承载着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民生福祉的多功能综合平台。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能力、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产业承载力、经济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直接关系到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我县过去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未来三年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动员部署会,旨在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县城市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回顾过去,成绩斐然,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是X城市建设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 ……略…… 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对城市长远发展的系统性考量。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区域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复或遗漏的问题。规划的科学性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们必须深刻吸取教训。

  二是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依然较多。我们的城市框架虽然在不断拉大,但地下管网、防洪排涝、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历史欠账仍然突出。特别是城区部分区域的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一遇暴雨便容易产生内涝,这既是民生痛点,也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

  三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重建设、轻管理”的惯性思维在部分单位和干部思想中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时常出现“运动式”整治、“一阵风”过后问题反弹的现象。在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我们用“绣花功夫”去解决。

  四是要素保障的瓶颈制约亟待破解。随着城市建设项目的增多,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以投入为主的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运营,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挑战固然严峻,但机遇更为难得。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资金项目向县域倾斜。省市层面也把高品质城市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更重要的是,全县人民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有着强烈的期盼,这为我们推动工作提供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些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擘画未来,聚焦重点,全面开启城市高品质建设新征程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目标,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系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城市治理水平的全面跃升。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描绘城市发展“一张蓝图”。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我们必须摒弃“先建设、后规划”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的权威意识。一要加快完善规划体系。要高标准完成新一轮的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块的详细设计,明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要同步加快编制城市更新、综合交通、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确保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指导城市建设有序进行。二要坚决维护规划权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杜绝“领导一换、规划就变”的现象。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履行规划审批程序,坚决查处和纠正违反规划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三要清晰界定职责边界。自然资源部门要牵头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协同推进各项建设任务,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

  第二,聚焦城市更新,高品质打造宜居韧性“品质空间”。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抓手。我们要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一要大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这是城市安全运行的底线。要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城市内涝治理,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排涝泵站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主城区的易涝点。要对老化的燃气、供水、供热管网进行系统性排查和更新改造,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二要系统推进“三大改善”工程。要持续推进住房改善,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并探索对部分危旧楼房进行拆除重建。要大力推进道路畅通工程,在打通“断头路”的基础上,优化主干道交通组织,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要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合理布局建设新的一批学校、医院、文化中心、体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三要前瞻布局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快建设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于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将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等应用整合起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第三,加强精细管理,高水平涵养文明和谐“城市气质”。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一流的城市,必然有一流的管理。我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