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区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 >

区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区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

  今天,能作为优秀教师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我既倍感荣幸,更心怀忐忑。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扎根讲台、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这份责任,更提醒我们要以更高标准践行“为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借此机会,我结合15年一线教学与5年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几点工作体会。

  一、坚守初心,在三尺讲台厚植育人情怀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情怀是支撑我们跨越万难的精神底色。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情感育人’融入教育全链条”,这让我更深切体会到,教师的温度,决定着教育的高度。

  一是以“共情心”读懂学生。我坚持每周与3名学生开展15分钟成长对话,从记录“今天最高兴的事”“最想解决的困难”入手,建立“成长档案”200余份。今年春季学期,针对初三(5 ……略…… 生活化实验包”(如用吸管演示压强、用气球模拟浮力),学生实验参与率从78%提升至95%,相关案例被收录进XX市《跨学科主题学资源库》。

  二是依托“数字赋能”拓边界。2025年XX区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我们积极探索“双师课堂”模式:与乡村学校共享“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5G技术实时指导实验操作;利用“教学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错题,生成“个性化学清单”。今年4月,我主讲的《光的折射》被选为全区“数字教育”示范公开课,线上听课教师达800余人次。

  三是坚持“终身学”强内功。我加入XX省“名师工作室”,参与“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课题研究,完成《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案例集》编写;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新课标解读、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累计学时超300小时。今年6月,在XX市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凭借“项目式学设计”获得一等奖。

  三、创新突破,在改革实践中探索育人路径

  教育事业的活力,源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面对“双减”背景下的新要求,我们既要守住“立德树人”的根,更要蹚出“五育融合”的路。

  一是构建“课程超市”促全面发展。我们以“兴趣为导向、素养为核心”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剪纸、扎染“非遗工坊”,3D打印、编程“科技创客”,种植、养殖“田园课堂”等18门课程,学生可根据特长自主选课。今年“五一”劳动节,学生用编程设计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手工制作的“传统节气挂毯”,在区青少年宫展出,获家长和社会广泛好评。

  二是打造“实践课堂”育时代新人。结合2025年“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我们组织“行走的思政课”:参观XX红色教育基地,听老员讲革命故事;走进XX现代农业产业园,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今年9月开学第一课,我们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拍摄微视频,用真实案例讲述XX区10年来的教育变迁,课堂变成了“沉浸式成长课”。

  三是探索“家校协同”聚育人合力。我们建立“家长成长学院”,每月开展“家庭教育沙龙”,邀请专家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分享“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实用方法;设立“家长助教日”,请医生、工程师、非遗传承人进课堂,丰富教学资源。今年,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从35%提升至68%,一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才明白,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同频、双向奔赴。”

  四、携手共进,在团队协作中凝聚教育合力

  教育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作为年级组组长,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一是以“传帮带”助力青年成长。我们建立“青蓝工程”导师制,为新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和德育导师,通过“跟岗听课—模拟授课—实战演练”三步培养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3年,组内8名青年教师在区级赛课中获奖,2人入选“XX区教坛新秀”。

  二是以“共研共享”促进均衡发展。我们与XX乡中心学校结成“城乡教育共同体”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