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关于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本人在会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准备。一是深化理论学。我带头并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学了_关于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结合本次巡察反馈意见,逐条逐句学了《中国章程》《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内法规,力求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为开好此次民主生活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以及深入基层“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员代表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共收集到涉及三大方面、18个具体问题的意见建议45条。三是深入谈心谈话。我与班子成员逐一开展了谈心谈话,并主动接受了班子成员、分管领域同志对我的批评意见。在谈话中,我们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交流了思想、交换了意见,既谈了工作问题,也谈了思想问题,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深刻查摆剖析。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紧扣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严格对照巡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结合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实际,认真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了问题根源,明确了整改方向和具体措施。
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查找的突出问题
(一)聚焦贯彻落实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方面
本人作为镇,在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推动决策部署在X镇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总体上是坚决有力的,但通过巡察反馈和深刻反思,仍然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大局意识树得不牢。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 ……略…… 功经验,如搞光伏发电、土地流转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各村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搞“一刀切”“齐步走”。X村盲目跟风发展中草药种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市场渠道,连续两年亏损,村集体负债增加了近20万元,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这说明我在指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作用、盘活“三资”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方面,还存在领导不力、指导不精的问题。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
作为风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我始终告诫自己要清正洁,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得不够紧、不够严,导致群众身边的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未能得到根治。
一是履行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有欠缺。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对班子成员和下属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比如,镇在202x年上半年就向我专题汇报了X村原支部张某在处理村内工程项目、集体资产发包等方面可能存在优亲厚友、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线索,但我当时考虑到该同志即将换届,且平时工作表现尚可,便以“批评教育为主”,要求其“下不为例”,没有及时督促镇深入核查。直到巡察组进驻后,才发现其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涉及违规发包工程金额达80余万元,最终其被立案审查。这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我在履行主体责任上存在“老好人”思想,动真碰硬不够。再比如,我对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不力。202x年,分管城建工作的班子成员对其分管的城建办管理松散,导致该部门在办理群众建房审批、违建查处等工作中,存在吃拿卡要、办事拖沓的现象,全年收到相关举报5件,虽然事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但这也反映出我对班子成员的日常监督提醒不到位,没有真正把管治的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
二是持续纠治“四风”问题不彻底。对“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顽固反复认识不足,满足于开会发文、常规部署,缺乏常抓不懈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狠劲,导致一些不正之风禁而未绝。比如,文山会海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虽然我们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文件,但202x年我镇召开的各类会议仍有112个,印发文件237份,相比202x年不降反增。我自己也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很多工作满足于会上讲了、文件发了,对于后续的跟踪问效、落地检查抓得不够。又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在202x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我曾授意分管领导组织力量对检查路线沿线的村庄进行“突击式”打扫,甚至出现了刷白墙、造假景等“盆景式”整治的现象,而对一些非检查路线上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则视而不见。这种急功近利、报喜不报忧的,严重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公信力。再比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有苗头。个别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存在下乡调研“被安排”、惯于走“经典路线”、看“示范盆景”的现象,对发现真实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兴趣不大。我对此虽然有所察觉,但多是口头提醒,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纠正,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风气的滋生。
三是执行财经纪律不严不实。作为“一支笔”,在财经纪律的执行上,虽然自己能够做到洁自律,但对全镇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抓得不力,导致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存在漏洞。202x年至202x年,我镇实施的15个50万元以下的小微工程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拆分项目、规避招标的嫌疑,直接指定本地的几家建筑公司承建。虽然履行了班子会研究程序,但我作为,对此类“打擦边球”的做法没有坚决抵制和纠正,默许了这种不规范操作,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巡察也指出了这个问题。又比如,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管不到位。镇属的X便民服务中心在202x年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问题,以“加班费”“误餐补助”等名义,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各类补助共计8.6万元。我对该中心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仅满足于看报表、听汇报,没有深入审核凭证、深究细节,导致问题长期存在而未被发现。,在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不规范之处,202x年我镇“三公”经费支出虽在总额上未超预算,但其中不合理、不合规的开支仍有发生,暴露出我在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监督上还有很大差距。
(三)聚焦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方面
作为抓基层的第一责任人,我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的投入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发挥不明显。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待提高,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监督不够有力。比如,在议事规程的执行上不够严格。有时为了追求效率,对于一些我认为不那么重要的议题,存在会前酝酿不充分、会上讨论走过场的情况。202x年5月,在讨论一笔30万元的集镇亮化工程资金安排时,因急于上会,未能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会上也未进行深入讨论便匆匆通过。项目实施后,群众普遍反映设计不合理、华而不实,造成了资金浪费。又比如,对决议的执行跟踪问效不够。202x年初,镇会议研究决定,要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并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但在后续工作中,我没有持续跟进督办,导致这项工作推进缓慢,直到2025年上半年,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没有完成清单的制定和公示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执行层面打了折扣。
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存在“重业务、轻”的倾向,对工作系统性谋划不足,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惯于当“甩手掌柜”,将责任主要压给组织委员。比如,在谋划全年工作时,满足于照搬上级文件精神,结合X镇实际进行创新谋划不够。2202x年的镇工作要点,与202x年相比,内容和举措上重复率较高,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对如何破解我镇员老龄化、流动员管理难、与业务“两张皮”等现实难题,没有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新办法。又比如,对工作的检查指导不够深入。我通常是在年底的述职评议会上听一听、点一点,平时很少主动深入到各支部去检查“三会一课”、主题日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这种“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