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荣幸、忐忑和感恩。荣幸的是,能作为我们小组的代表,分享大家共同的学感悟;忐忑的是,组里既有经验比我丰富得多的老领导,也有来自兄弟单位的业务专家,大家的真知灼见深邃而精彩,由我来“浓缩”呈现,实在是有些诚惶诚恐,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而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集团给予这次宝贵的“充电”机会,让我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暂时抽身,静心学、深入思考。说句玩笑话,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思想火花四溅,氛围特别热烈。讨论结束后,大家一致决定推选我上台,可能是觉得我嗓门大、记性好,能把各位的智慧结晶“原声”传递出来。当然,这只是玩笑。实际上,这份发言是我们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凝聚。如果讲得好,功劳是大家的;如果有哪些地方不够周到,那一定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表达还有待提升。接下来,我将围绕本次培训,从“体会”“认识”和“打算”三个层面,汇报我们小组的学心得。我分享的主题是:以“实”为基,以“全”为纲,锻造新时代国企干部的履职硬核能力。
一、一点总的体会:“实”与“全”的深度交融
培训开始时,大家或许都带着一些思考题:在当前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作为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的能力“短板”在哪里?履职的“堵点”又是什 ……略…… 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提升体系。这样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可以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饕餮盛宴”,既有强基固本的“主食”,又有开拓视野的“珍馐”,还有调理身心的“滋补汤”,让我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了一次全面而扎实的滋养。
二、三点核心的认识:在多维坐标中提升履职能力
通过系统学和深入研讨,我们对新时代国企干部的履职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能力提升上。
第一,在“知与行”的坐标中,筑牢了履职尽责的“压舱石”。本次培训将理论学放在了首位,这绝非偶然。第一讲关于“三观”的论述和第二讲关于纪律规矩的解读,共同构成了我们履职的“思想罗盘”和“行为底线”。作为X区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总平台公司,我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权力。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从土地一级开发到城中村改造,从集租地建设到城市更新,都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和民生福祉。学之前,我们或许也常说“权为民所用”,但对其时代意义和现实挑战的理解深度是不同的。通过学,大家深刻认识到,这种权力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它意味着在推进X地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时,不能仅仅算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它意味着在运营管理固定资产时,要始终思考如何让这些资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收租子”。同样,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不能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和表面光鲜,而搞“形象工程”。X区的发展是百年大计,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实干精神。而《条例》的学,则为这一切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它像一道道“护栏”,确保我们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始终方向正确、行稳致远。这两讲内容,为我们的“行”校准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是确保集团这艘大船在复杂航程中不偏航、不搁浅的“压舱石”。
第二,在“内与外”的坐标中,淬炼了从容应对的“金刚钻”。现代社会的管理者,不仅要能埋头拉车,更要会抬头看路,还要懂得如何与外界沟通、如何调适内心。第四讲的情绪管理和第三讲的媒体素养,恰恰构建了“安内”与“攘外”的能力闭环。从“内”来看,作为集团的中高层,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多维度的。项目周期紧、投资金额大、协调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高,这些都是压力的来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仅影响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第四讲从心脏科学的角度,让我们认识到情绪和压力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的。学会自我察-觉、干预过度反应,提升个人弹性,这不仅仅是“养生课”,更是确保我们在关键时刻能保持头脑清醒、做出正确判断的“必修课”。一个无法管理好自己情绪的领导者,很难带领团队打硬仗、打胜仗。从“外”来看,集团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每一个项目都处在聚光灯下,燃点低、触点多。第三讲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课程,可谓是“及时雨”。讲座中提到的“酸碱中和法”“短、浅、软”的传播策略等,都极具操作性。这让我们反思,过去在面对一些yq时,是否有时回应不及时、态度不真诚、措施不具体?学之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舆论引导不是简单的“删稿”或“公关”,而是要通过建立“监测-研判-处置”的科学机制,用真诚的态度、翔实的事实和有力的措施,去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将强大的内心与娴熟的外部沟通技巧相结合,才能练就一副从容应对内外部复杂挑战的“金刚钻”。
第三,在“古与今”的坐标中,拓展了继往开来的“大格局”。“一个X口,半部近代史”。第五讲在X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东鸡冠山的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国弱被人欺”的惨痛历史。当我们站在那片曾被殖民者反复争夺的土地上,才更能切身体会到,今天我们能够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为自己国家的首都建设添砖加瓦,是多么来之不易。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真谛,也让我们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沉重的责任感。如果说第五讲是从历史的维度审视我们的责任,那么第六讲《国际环境新变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则是从全球的视角和未来的维度,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当前,美国裹挟_国家推行的“脱钩断链”,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协同进化”,都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家区属国企,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战略和全球格局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例如,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固定资产运营中,如何引入更多绿色、低碳、智能化的技术,以应对国际碳排放规则的变化?在集租地建设中,如何更好地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居住需求,服务于X区吸引国际人才的战略?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更宏大的格局和更前瞻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