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县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

在全县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县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们围绕“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研讨,既是落实、省、市关于“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XX县“十四五”规划中期攻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作为分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和司法行政的负责人,我结合日常工作调研和企业反馈,谈三点体会和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聚焦“稳主体”,以法治“硬支撑”厚植企业发展“软环境”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细胞”,稳住企业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去年以来,我们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法治需求,重点在“防风险、降成本、提信心”上下功夫,但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仍反映“政策落地不透明”“权益维护周期长”“合规经营没方向”等问题。对此,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构建“全链条”合规指导体系。针对中小企业法律知识薄弱、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痛点,联合司法局、 ……略…… 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运转的干扰。今年已排摸12家重点企业作为首批服务对象,定期上门走访,动态跟踪保护需求。

  二、锚定“促改革”,以法治“巧功夫”打通要素流动“中梗阻”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要素_流动、公平竞争是关键。当前,我县在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配置中,仍存在“政策打架”“准入不准营”“跨区域协作不畅”等问题。今年,我们聚焦“放管服”改革再深化,重点突破三个堵点:

  一是推动“规则统一”破除地方保护。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全面清理我县出台的涉企政策文件,重点排查“限定本地企业投标”“变相设置资质门槛”等隐性壁垒。目前,已梳理XX年以来规范性文件37份,废止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文件2份,修订限制外地企业参与的条款4处。同时,在工程建设、采购领域推行“跨区域互认”,与周边3个县(区)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资质、信用评价结果互通共享,今年以来已有5家外地企业通过互认参与我县项目投标,市场竞争更趋公平。

  二是创新“信用+法治”监管模式。针对“重复检查多、随意性大”问题,我们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12个部门资源,制定《XX县涉企联合清单》,明确28类高频事项的联合检查频次和标准,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依托“信用XX”平台,将企业法治信用纳入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对守法诚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违法失信企业实施“黑名单”联合惩戒。今年已开展联合11次,检查企业4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重复检查62次,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1%。

  三是优化“数字赋能”服务。以“法治+数字”提升服务效能,在服务网开设“涉企法律服务专区”,集成在线合同审查、法律文书模板下载、仲裁调解预约等功能,目前注册企业已达2300余家。针对企业反映的“项目审批材料多”问题,我们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将涉及的法律要件清单化、标准化,推出“容缺受理+法治承诺”机制,企业书面承诺补齐材料并承担法律责任后,可先行办理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已有17个项目通过该机制提前开工,平均缩短审批时间28天。

  三、突出“保稳定”,以法治“暖服务”筑牢发展安全“防护网”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县在企业债务纠纷、劳资关系、征地拆迁等领域仍有潜在风险,必须坚持“防患于未然”,把矛盾化解在早、处置在小。

  一是构建“多元联动”纠纷化解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在法院设立“涉企纠纷速裁庭”,在工业园区成立“劳资关系调解中心”,在行业协会组建“专业调解工作室”,形成“前端预防、中端调解、后端裁判”的全链条化解体系。今年重点推广“乡贤+律师”调解模式,从退休法官、企业家、村社干部中选聘50名“法治调解员”,对企业间小额债务、合同履约等纠纷进行快速调解,力争70%以上的涉企纠纷在诉前化解。目前,已成功调解纠纷43起,为企业挽回损失860余万元。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风险预警能力。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监测平台”,归集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欠薪、逾期还款、股权冻结等异常指标,对高风险企业提前发出预警。今年以来,已监测到12家企业存在资金链紧张迹象,及时推送人社、金融部门介入,协调解决欠薪问题3起,帮助2家企业获得应急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