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的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建设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学贯彻,牢记殷殷嘱托,推动国有企业基层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基层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国有企业基层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维护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为此,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以引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是实现“双融双促”的成果体现;同时,围绕交通资源集团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交通资源运营服务商”的发展定位,通过抓好生产经营业务,以投资带动项目,以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和更优质高效服务,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巩固的执政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因此,要推进企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推进 ……略…… 作者的培养不够重视,基层务工作者人才短缺现象较严重,务工作者大多为兼职,专业性不强,人员要素保障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主体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在推动融入中心工作中缺乏创新载体,长效性抓手不够多。
(三)双融强企成效有待加强。一些企业与生产经营工作结合不紧密,未能从问题导向入手,导致项目精准度不够高,实效性不够好,提质降本增效、市场化管理_机制建设、智能化转型等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争先创优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员带领职工下沉一线的责任担当还不够强,主动承担企业“卡脖子”问题的主动性不够强。
(四)文化建设氛围不浓。一是还有少数单位未结合业务实际和地域特色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缺乏文化宣传,未让工作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二是对品牌的总结提炼不够到位,未能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品牌融合效应发挥得还不够有力。
三、强化责任意识,推动基层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一)内嵌“三大要素”,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来引领。突出主体责任的落实,是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的关键要素。一是要内嵌决策要素。要将工作进章程,全面推行基层组织与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_,明确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核心作用。二是要内嵌责任要素。明确“谁来抓”和“抓什么”,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考核清单,坚持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内嵌考核要素。执行与业务“双否决”,既不片面地只重业务,也不简单高估的作用。加大考核与生产经营的“捆绑力度”,围绕支部“强基指数”,在基层工作考评中提高生产经营关键指标比重,建立争先赛马机制,突出业绩导向。细化“七张问题清单”考核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发现问题靠”的科学机制。从赋能发展、问题查改、价值创造等方面,持续提升带全局的力度和融合度。
(二)构建“三同机制”,解决“保障不足”的问题。一是要构建“思想同源”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员干部的理论知识的学,加强对广大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员的思想意识。交通资源集团已经构建起“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红石宣讲”“班前十分钟”等5个常态化思政建设载体及“秦新课堂”“海新课堂”等子(分)公司N个创新载体的“5+N”学体系,要进一步丰富学平台载体,丰富学形式,深入开展“红石宣讲 领航铸魂”行动,以员读书会、课电台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理论学入脑入心;要结合开展学贯彻主题教育,通过读原著、溯源学、结合企业实际学,引导职工从思想意识上完全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二是要构建“经验同享”机制。在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让“三会一课”走进一线、开到现场,将“技术培训”“业务研讨”与“组织生活”充分结合,开展“技术课”,不仅创新了组织生活的形式,更为员与技术骨干经验共享、互通有无提供了良好平台,让中心工作与理论学“合拍”,进一步增强广大员职工的认同感。三是要构建“人才同育”机制。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坚持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有机结合,加强务干部与经营管理干部的跨界锻炼、双向交流,选拔培养一批懂务、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既能成为优秀的组织带头人,又能成为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要选优配齐基层务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帮带+交流+激励”机制,以集中轮训、抽调交流等方式强化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用好“两个抓手”,解决“成效有待加强”的问题。如何将工作全方位_到企业发展中心,重点是有抓手。持续抓准赋能生产经营的发力点、着力点,把推动项目基础建设、市场开拓、提质增效等工作作为基层工作的立足点,通过用好“责任制”“比拼制”两个抓手,进一步破解“双融强企成效有待加强”的问题,充分激发组织动力活力。一是强化“责任制”。重点通过实行组织班子联系制、员领办制,开展基建攻坚克难行动、立功竞赛等活动,提升与经营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