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带领亿万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完整把握、准 ……略……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自成立伊始,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能够迅速本土化并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生命力,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注重文化传承,就是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全面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中华文化名片,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持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守正”守的是事物的本质和本源,强调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创的是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就是要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是的鲜明特色,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论,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遵循。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确保文化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