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街道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对全街道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目的就是要动员全街道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站位,锚定“排查化解”航向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纽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明责于心,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绷紧责任之弦
_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就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诉求的具体体现,每一起矛盾纠纷背后,都可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对矛盾纠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不仅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切实把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二)担责于身,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认清严峻形势
当前,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 ……略…… 业管理方面,要关注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服务质量纠纷、物业费收取纠纷等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关注企业排污、噪音扰民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二)纵到底,精准锁定重点_
一是关注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包括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这些人群由于自身经历、身体状况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是矛盾纠纷的高发_。我们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动态跟踪机制,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防止他们因生活困难、社会歧视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
二是关注利益诉求_。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_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如拆迁安置_、__、民办教师_等。这些_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利益诉求_的排查和_,深入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想法,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三是关注弱势_。弱势_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这些_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等原因,在面对矛盾纠纷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我们要加强对弱势_的保护和关爱,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经济救助和社会支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抓关键,着力排查重点问题
一是排查重复信访问题。重复信访问题往往是矛盾纠纷复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问题。我们要对近年来的重复信访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专门台账,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集中力量进行化解。要坚持“一案一策、一人一专班”,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确保重复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排查越级上访问题。越级上访问题不仅影响信访秩序,也反映出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加强对越级上访隐患的排查,及时掌握_的动向,提前做好_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做到信息共享、联动处置,防止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是排查可能引发_性事件的问题。_性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我们要加强对可能引发_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如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要深入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情绪,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和_,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三、讲究方法,开好“矛盾化解”处方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矛盾纠纷的情况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特点和成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
(一)分类施策,下好“精准调解”先手棋
一是情法融合调。对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情感类纠纷,要注重运用情感疏导的方法,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也要结合法律法规,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让当事人在情感上得到理解,在法律上得到公正。比如,在调解家庭纠纷时,要倾听当事人的心声,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根源,帮助他们修复亲情关系;在调解邻里纠纷时,要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共同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是多元联动调。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要组织公安、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进行联合调解,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做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比如,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是重点攻坚调。对于长期积累、久拖未决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成立专门的攻坚小组,进行重点突破。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症结,制定详细的化解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进行化解。同时,要加强对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化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二)标本兼治,打好“源头治理”组合拳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要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建设,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比如,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完善定期排查、分析研判、包案化解、督查督办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比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台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化解进展情况。
(三)跟踪问效,做好“回访巩固”后半篇
一是建立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要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对化解结果的满意度,掌握矛盾纠纷是否出现反弹。回访可以采取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确保回访工作取得实效。比如,对于调解成功的邻里纠纷,在回访时要了解双方当事人是否已经和好,是否还有新的矛盾产生。
二是开展满意度测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比如,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座谈会,邀请当事人和群众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巩固化解成果。对于回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矛盾纠纷反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