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XX市自然资源局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的精神,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管理核心任务,以为引领,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航,凝聚红色力量,激发队伍活力。一是理论武装强基。制定详细的学计划,组织员干部集中学的理论知识共计XX次,累计参与人数达XX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强国”等平台,督促员日常学,全局员平均学积分达到XX分以上。开展专题研讨XX次,员撰写心得体会XX余篇,有效提升了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二是组织建设提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上半年各支部召开支部员大会XX次、支部委员会XX次、小组会XX次,讲课XX次。完成XX个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展预备员XX名,确定入积极分子XX名,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是活动载体增效。开展主题日活动XX次,如“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参观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等,参与员达XX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员的归属感。
(二)规划先行 ……略…… 优化。梳理行政审批事项XX项,精简审批材料XX份,减少审批环节XX个。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制度,上半年通过并联审批项目XX个,容缺受理项目XX个。建立项目审批跟踪服务机制,为XX个重点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是便民服务举措。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XX个,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XX次、延时服务XX小时。开展政策宣传活动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解答群众咨询XX余人次,提高群众对自然资源政策的知晓率。
(五)改革创新,探索管理新模式,激发发展新动能。一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制定试点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上半年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XX宗,交易面积XX亩,交易金额达XX万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已确定XX个试点地块,完成出让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矿产资源管理创新。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对全市XX个重点矿山的实时监测。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评选绿色矿山XX家,推广先进开采技术和环保措施。开展矿产资源领域“净矿”出让试点,完成XX个矿权的“净矿”出让前期研究工作。三是信息化建设推进。升级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上半年完成数据更新XX次,数据共享交换XX万条。推进“智慧自然资源”建设,开展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应用,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与业务融合深度不够。虽然在工作中强调引领,但在实际操作中,与业务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两张皮”现象。部分支部开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对业务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不明显,没有将优势有效转化为业务工作的推动力。
(二)资源保护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面临着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的压力。部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仍时有发生,监管难度较大。同时,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任务艰巨,历史遗留矿山较多,修复资金缺口较大,生态修复进度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
(三)服务便民水平有待提高。尽管在不动产登记和行政审批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但与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部分办事流程还不够便捷,线上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存在系统操作复杂、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在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影响了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四)改革创新任务艰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矿产资源管理创新等工作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主体,协调难度较大。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数据安全保障、新技术深度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与业务融合。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业务”融合创新项目,每个支部围绕业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定XX个创新项目,通过设立员先锋岗、组建员攻坚团队等方式,推动与业务深度融合。例如,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成立员规划先锋团队,发挥员在规划技术攻关、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自然资源特色的品牌,如“自然先锋·守护资源”品牌。通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宣传优秀员和组织的经验做法,以品牌建设提升工作影响力,促进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引领作用。建立与业务联动考核机制,将工作成效纳入业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占比不低于XX%。通过考核激励,引导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主动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与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二)强化资源保护力度。严格耕地保护措施。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确保全年新增耕地面积达到XX公顷以上,其中水田面积不低于XX公顷。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多渠道筹集矿山生态修复资金,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