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百名法学专家法治讲师团成立暨普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百名法学专家法治讲师团成立暨普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百名法学专家法治讲师团成立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法治思想,按照及省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前期普法工作成效,分析当前法治建设面临的形势,部署法学专家讲师团组建及基层普法推进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整合法治资源,壮大普法力量,创新普法形式,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政法委、市法学会会长X同志,市法学会、市司法局、团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法委分管负责同志,以及法学专家代表、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等。刚才,X县、市司法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普法工作进展,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讲得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组建法治讲师团与推进普法工作的战略意义

  (一)这是践行_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必然要求

  _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略…… 过重大法治实践”作为加分项,其组建的讲师团中%成员具有处理复杂法律事务的经验,保证了普法内容的实用性。2025年年底前,全市要完成名法学专家的聘任工作,实现县(市、区)讲师团全覆盖。

  2.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市法治讲师团管理办法》,实行“三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上岗,每年开展次集中业务培训,重点学最新法律法规和宣讲技巧;统一课程备案,讲师团成员开发的普法课程需经市法学会审核,建立包含门精品课程的资源库;统一考核评价,从授课场次、受众满意度、实际成效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省市通过建立“课时积分制”,将讲师团成员的服务时长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挂钩,使讲师团年均授课量从场次提升至场次,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授课少于X场次的成员及时调整出团,确保队伍活力。

  (二)创新普法基层行活动,增强法治宣传实效性

  1.实施“精准普法”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青少年法治护航工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差异化法治课程,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X所中小学试点“法治体验课”,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情景剧等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市教育局要牵头建立“法治副校长+法学专家”双导师制,2026年前实现全市中小学专业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县实验中学引入讲师团开展“每月一法”活动后,学生违法违纪率下降%,这一成果表明精准普法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二是实施“乡村法治固本工程”。聚焦农村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高频法律需求,组织讲师团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每年每个乡镇不少于场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个“法治微广场”,设置普法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市县通过“法学专家+乡贤”联合普法模式,使农村群众法律问题咨询量同比增长X%,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5%以上。

  三是实施“企业合规赋能工程”。联合市工商联,为规上企业定制“法律体检”服务,2025年完成家重点企业的合规风险排查。针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特点,开发《企业合规管理指引》等套教材,组织“合规大讲堂”X场次。区在试点中发现,经讲师团指导的企业,合同纠纷发生率下降%,经营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2.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普法格局

  线下要打造“15分钟法治服务圈”,在社区、园区、商圈设立个“法学专家普法驿站”,每周安排专家坐班答疑。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法治赶大集”“普法夜市”等特色活动,2025年计划举办场。线上要开发“法治儒乡”微信小程序,设置“专家问答”“案例库”等板块,整合讲师团成员的普法视频课节,实现“指尖上的法治服务”。市通过直播普法课堂,单场最高观看量达万人次,互动留言条,这种新媒体普法形式要在我市推广应用。

  三、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大格局

  (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建立由政法委牵头的普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市法学会负责讲师团的组建与管理,2025年计划开展“专家普法基层行”活动场次;市司法局要将讲师团普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统筹推进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今年安排专项经费万元;团要组织名青年普法志愿者与法学专家结对,开展“青老普法接力”活动;市教育局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中小学法治课时占比不低于%。各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每季度交换普法数据,实现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省市通过部门协作,将普法工作与平安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相结合,使普法资源整合效率提升X%,这一模式要在我市复制推广。

  (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普法工作。市慈善总会要设立“法治文化建设基金”,2025年计划募集资金万元,用于资助基层普法项目。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与村(社区)结对,每年开展公益普法不少于场次。律师事务所在县开展的“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累计提供法律咨询人次,协助化解纠纷件,展现了社会力量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建立“普法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服务满X小时的志愿者授予“三星级普法使者”称号,激发社会参与热情。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普法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