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区新任人民陪审员履职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法治思想,总结我区新任人民陪审员就职工作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履职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人民陪审员队伍素质,强化司法民主与监督效能,推动全区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庭室负责人,区司法局分管领导,以及全体105名新任人民陪审员。刚才,X法院代表就新任人民陪审员就职宣誓及任前培训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内容详实、安排周密,充分展现了前期工作的扎实成效,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相关单位和新任陪审员们严格落实、稳步推进。下面,结合我区司法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是践行司法民主的重要载体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自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确立以来,其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区为例,过去五年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达件,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了司法审判与民意的深度融合。此次新任命的105名人民陪审员来自X区各行各业,涵盖教育、医疗、企业、社区等不同领域,他们的加入为司法审判注入了多元视角。例如,在涉及劳动纠纷案件中,来自企业一线的陪审员能够结合实际工作 ……略…… 可和支持。此次新任人民陪审员通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和随机抽选等多种方式产生,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社会参与度较以往显著提升,为陪审员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人民陪审员履职存在的现实挑战
在人员素质方面,虽然新任人民陪审员来自不同领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法律素养参差不齐。部分陪审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困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准确发表意见。据统计,在以往的陪审案件中,约有X%的陪审员因法律知识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陪审员工作与本职工作的时间冲突问题也较为突出,此次新任的105名陪审员中,有X%为在职人员,如何协调好陪审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确保陪审员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参与案件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履职保障方面,尽管X区已建立了人民陪审员经费保障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交通补贴、误工补贴等费用的发放存在滞后现象,影响了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法院与陪审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陪审员反映在案件审理前未能充分了解案情,导致庭审过程中难以有效参与讨论,影响了陪审质量。
(三)人民陪审员履职面临的竞争压力
随着司法_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民陪审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周边X区、县在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区建立了陪审员案例研讨库,定期组织陪审员开展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有效提升了陪审员的业务能力;X县引入了陪审员绩效考核机制,对履职优秀的陪审员给予表彰奖励,极大地激发了陪审员的工作热情。相比之下,X区人民陪审员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若不及时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难以适应新时代司法工作的发展需求,在区域司法工作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人民陪审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教育培训,夯实履职基础
一是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联合X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X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制定《X区人民陪审员三年培训规划》,针对不同类型案件和陪审员特点,开设民事、刑事、行政等专题培训班。每年开展集中培训不少于4期,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培训内容涵盖法律基础知识、庭审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邀请资深法官、法学专家、优秀陪审员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庭审等多种形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开展个性化培训。建立陪审员培训档案,根据陪审员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为其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例如,对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陪审员,重点开展医疗纠纷案件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陪审员,加强合同纠纷、公司法等领域的培训。同时,利用线上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法律学资源,方便陪审员随时随地进行学,确保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强化实践培训。组织新任陪审员参加庭审观摩活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让陪审员直观感受庭审流程和法官裁判思路。安排经验丰富的法官与新任陪审员结成帮扶对子,在实际案件审理过程中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陪审员尽快熟悉陪审工作,提升庭审参与能力。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庭审观摩活动不少于10场,实现新任陪审员庭审观摩全覆盖。
(二)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履职行为
一是建立案件参审机制。科学制定陪审员参审计划,根据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和陪审员专业特长,合理分配陪审任务。对于涉及_性纠纷、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优先安排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陪审员参与审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安排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陪审员参与。同时,建立陪审员回避制度,明确回避情形和程序,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二是健全沟通协作机制。法院要加强与陪审员的日常沟通,在案件审理前,及时向陪审员送达起诉书、证据材料等,让陪审员有充足时间了解案情;庭审结束后,组织陪审员进行案件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陪审员联络微信群,及时发布案件信息、培训通知等,方便陪审员与法院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法院与陪审员所在单位的联系,争取单位对陪审工作的支持,为陪审员履职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X区人民陪审员履职考核办法》,从参审率、履职表现、职业道德等方面对陪审员进行量化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陪审员,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后续陪审任务安排中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陪审员,进行约谈提醒,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免除其职务。同时,将考核结果通报给陪审员所在单位,作为单位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三)强化履职保障,激发工作热情
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区财政部门要将人民陪审员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预算,确保交通补贴、误工补贴、培训费用等及时足额发放。建立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变化,适时提高陪审员的补贴标准。同时,探索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在陪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陪审员给予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改善工作条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