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区用房规范管理与服务提升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市近年来社区用房管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社区用房规范管理、功能优化及服务提升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参加今天的会议有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分管社区工作的副区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以及部分社区居委会代表。刚才,市国资委、X区民政局、X街道办事处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实践经验,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下一步计划,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社区用房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用房则是社区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民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和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近年来,、高度重视社区用房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和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社区用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各相关部门、各区县积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从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加强社区用房管理是夯实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社区作为和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规范的社区用房不仅能为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更能让员在服务群众中 ……略…… ,攻坚克难,我市社区用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把握,为下一步工作找准方向。
(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社区用房总量大幅增加,建设标准逐步提高。自20xx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社区用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社区用房配建政策,在新建小区规划、建设、验收等环节严把社区用房配建关,确保应配尽配、配足配优。据统计,截至202x年底,全市城区范围内已进入或完成竣工联验阶段需配建社区用房的小区达处,建筑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应配建社区用房面积为万平方米,实际配建面积为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配建任务X%,较20xx年政策实施初期增长了X%。在建设标准方面,新建社区用房普遍达到了“五室、一厅、一所”(即社区办公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矛盾调解室,一站式服务大厅,警务室)的标准,部分新建社区用房还配套了养老服务站、儿童之家等设施,如区小区配建的社区用房面积达X平方米,不仅满足了基本办公需求,还设置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拓展。
二是社区用房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权属逐步明晰。市国资委牵头,联合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了社区用房“统一登记造册、统一权属登记”的工作机制,对全市社区用房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逐一登记产权归属、建筑面积、使用状况等信息,建立了电子台账。截至202x年底,全市已完成处社区用房的权属登记工作,占总数的%,较202x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区在社区用房管理方面探索出了好经验,该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对社区用房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明确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分工,形成了“街道监管、物业维护、社区使用”的三方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社区用房“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同时,市国资委还开发了社区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社区用房信息查询、使用审批、维护报修等功能的线上办理,提高了管理效率,截至目前,系统已录入社区用房信息条,办理线上审批业务件。
三是社区用房服务功能持续优化,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各社区依托现有用房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如街道社区打造的“红色驿站”,整合了服务、代办、志愿服务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年均办理各类事项余件;镇社区利用社区用房设立“四点半课堂”,为辖区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课后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区社区在社区用房内开设“健康小屋”,每周邀请医生坐诊,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年均服务居民余人次。,各社区还依托社区用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春节联欢会、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等,年均开展活动余场,参与居民达X万人次,有效增进了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社区用房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用房布局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差距较大。从区域分布来看,新建城区和高档小区的社区用房面积充足、设施完善,而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用房普遍存在面积不足、设施陈旧的问题。据统计,我市新建小区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平方米,而老旧小区社区用房平均面积仅为平方米,不足新建小区的一半。如区街道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内多为上世纪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社区用房面积仅平方米,且房屋结构老化,没有独立的活动场所,无法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社区用房条件明显优于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用房平均面积为平方米,仅为城市社区的X%,部分农村社区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只能借用村小学闲置教室或村委会办公室开展工作,如县镇社区,目前仍借用村委会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社区用房,严重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是社区用房权属不够清晰,管理使用存在隐患。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社区用房存在权属不清、产权纠纷等问题。据调查,全市尚有处社区用房未办理权属登记,占总数的%,其中,处社区用房因开发商未按规定移交、建设手续不全等原因,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处社区用房存在产权争议,涉及开发商、村委会、居民等多方主体。权属不清导致社区用房管理使用存在诸多隐患,如部分社区用房被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擅自出租、挪用,改变了使用性质,如区小区配建的平方米社区用房,被开发商出租给商户经营超市,社区居委会多次协调未果,只能在小区内搭建临时板房开展工作;部分社区用房因产权归属不明确,维修养护责任无法落实,导致房屋损坏严重,如街道X社区用房因屋顶漏水,墙体出现大面积脱落,影响了正常使用,但由于产权不清,无人承担维修费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社区用房功能配置不够完善,服务针对性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市社区用房服务功能有所拓展,但仍存在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部分社区用房仍以办公为主,服务空间占比不足,如镇社区用房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办公区域占%,服务区域仅占X%,无法满足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接受养老服务等需求;另一方面,服务内容与居民需求匹配度不高,如年轻居民对亲子活动、就业培训等服务需求较大,但多数社区用房缺乏相应的场地和设施,而老年居民对医疗保健、日间照料等服务需求迫切,但部分社区用房虽设有养老服务站,却因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服务质量不高。,社区用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全市仅有X%的社区用房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扶手等设施,无法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_的使用需求。
四是社区用房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长效管理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建立了社区用房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市国资委、民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在社区用房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环节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出现监管漏洞;街道、社区在社区用房使用管理中的自主权不足,部分社区用房的使用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流程繁琐,影响了使用效率;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