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_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部署要求和工作安排,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下步康养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重点康养企业负责人。刚才,X区、X县以及市文旅局、X康养企业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和经验,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康养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康养产业是涉及健康、养老、养生、旅游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康养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市而言,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发展康养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预计到2030年,我市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5%。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康养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康养产业,能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养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例如,我市X县通过建设医养结合机构 ……略…… 设有度假酒店、康养中心、康复医院、健身步道等设施,能够同时容纳1000人入住。该度假区自运营以来,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设森林步道、森林疗养院、森林瑜伽馆等设施,开展森林浴、森林疗养、自然教育等活动,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增进健康。比如,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了5公里的森林步道,配备了专业的森林疗养师,每年举办自然教育活动50场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森林康养服务,去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300万元。
•打造温泉康养品牌:利用我市丰富的温泉资源,在县、区等地建设温泉康养小镇,开发温泉疗养、温泉SPA、温泉民宿等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温泉康养品牌。以县的温泉康养小镇为例,小镇拥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水温常年保持在40℃-50℃之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小镇建设了温泉度假酒店、温泉疗养中心、温泉民宿等项目,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成为了我市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据统计,去年我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随着这些康养基地的建成,预计未来几年我市生态康养产业收入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二)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文化康养产业
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古城、非遗项目等,为发展文化康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将文化与康养有机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康养产业。
•开发文化康养旅游线路:以古城为依托,开发文化康养旅游线路,将古城观光、民俗体验、养生保健等相结合,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享受康养服务。例如,在X古城内开设中医理疗馆、书画养生堂、民俗养生体验馆等,开展中医推拿、书法绘画、民俗养生讲座等活动。X古城文化康养旅游线路自推出以来,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xx万元。
•开发非遗康养产品和服务: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将其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开发非遗康养产品和服务。如将传统武术、传统戏曲等融入康养课程,开设武术养生班、戏曲疗愈班等,让人们在学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比如,县的传统武术馆,将传统武术与康养相结合,开设了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课程,每年培训学员500人,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举办文化康养活动:举办各类文化康养活动,如文化康养节、养生文化论坛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文化康养产业,提升我市文化康养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我市举办的X文化康养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1万人次参加,活动期间签订了10个文化康养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达10亿元。去年,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收入20亿元,随着文化康养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6年,我市文化康养产业收入将突破30亿元。
(三)结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康养产业
我市红色资源丰富,拥有革命老区、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这些资源不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为发展红色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将红色文化与康养产业相结合,打造红色康养品牌。
•建设红色康养基地:在革命老区,建设红色康养基地,开展红色主题的康养活动,如重走革命路、红色故事会、红色拓展训练等,让人们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例如,革命老区的红色康养基地,建设了10公里的红色步道,设置了多个红色文化展示点,每年举办红色故事会100场次,红色拓展训练活动50场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红色康养服务,去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收入200万元。
•开发红色康养旅游产品:依托战役纪念馆,开发红色康养旅游产品,将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与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相结合,打造红色康养旅游线路。以X战役纪念馆为例,纪念馆周边建设了红色康养酒店、红色康养餐厅等设施,推出了红色康养套餐,将红色文化与康养美食相结合,受到了游客的欢迎。该红色康养旅游线路每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组织红色康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红色康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老干部、老员参与到康养服务中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通过发展红色康养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据初步测算,发展红色康养产业能够带动X革命老区周边就业岗位增加20xx个以上,当地居民年收入平均增长15%。
(四)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多元化康养体系
康养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融合性,我们要推动康养产业与农业、工业、旅游业、医疗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的康养体系。
•推动康养与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等,建设一批康养农庄、生态农场,让人们在体验农耕生活、品尝有机食品的过程中享受康养服务。例如,县的农庄,通过种植有机蔬菜、水果,养殖生态家禽,开设农家菜馆、民宿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2.5亿元。该农庄还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合作,为游客提供健康体检、中医养生咨询等服务,打造了“农业+康养”的发展模式。
•推动康养与工业融合:发展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康养用品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康养企业。支持X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食品和医疗器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比如,X公司研发生产的一款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健康监测手环,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上,方便家人和医生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该产品自上市以来,已销售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推动康养与旅游业融合:将康养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中,打造康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