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各县(市、区)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同志,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就业工作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等。刚才,X县、X区和市人社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工作历程,肯定农村就业转移成果

  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各级各部门通过强化就业服务、搭建就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逐年增长。202x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48万人,较202x年增长20%,累计转移就业总量达到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0%。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2万人,占新增转移就业人数的58%;外出务工转移就业2.28万人,占新增转移就业人数的42%。在X县,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202x年带动1.2万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区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吸引0.8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园区企业就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例如,镇村民在当地人社部门的介绍下,进入工业园区的电子厂工作,每 ……略…… 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掌握专业技能的仅占30%,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202x年,全市企业发布的技能型岗位需求有2万个,而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仅1万人,岗位缺口达1万个。例如,X工业园区的多家制造企业,急需大量焊工、电工等技能人才,但由于本地农村劳动力中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较少,企业不得不从外地招聘,增加了用工成本。

  二是就业服务精准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市建立了四级就业服务网络,但在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就业服务和岗位匹配不够精准。部分基层就业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就业政策和市场信息了解不深入,难以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线上就业服务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与农村劳动力的互动性不强。例如,在X乡,部分农村劳动力反映,当地就业服务站提供的岗位信息与他们的就业意愿不符,存在“供非所求”的现象,影响了就业成功率。

  三是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技能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部分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环节较少,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培训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培训机构的资质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培训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培训标准,影响了培训效果。202x年,有10%的农村劳动力反映,参加培训后所学技能在就业中很少用到,培训的实用性不强。例如,X县的一家培训机构开展的计算机基础培训,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基础,学员毕业后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就业率仅为50%。

  四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较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多集中在建筑、餐饮、家政等行业,这些行业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社会保障不完善,导致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家庭原因、工作环境等因素,频繁更换工作,影响了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平均就业周期为6个月,低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就业周期。例如,在建筑行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工程项目的阶段性,往往在项目结束后就面临失业,需要重新寻找工作,就业稳定性较差。

  五是区域间就业不平衡问题明显。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格局,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较高;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较低。202x年,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全市的60%,西部地区仅占40%。同时,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就业分布也不平衡,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70%,在农村本地就业的仅占30%,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就业转移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我们要聚焦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一)精准掌握就业信息,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一是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摸排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库。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农村劳动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为就业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2025年,计划完成对全市所有农村劳动力的信息摸排工作,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100%,并实现每月更新一次。例如,在X县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摸排试点工作,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逐人登记信息,建立了详细的信息档案,为精准就业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高就业岗位匹配精准度。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技能水平,筛选适合的就业岗位,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乡村广播等多种渠道,将岗位信息精准推送至农村劳动力手中。建立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及时收集和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确保岗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25年,计划实现岗位信息精准推送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成功率提高到70%以上。例如,市人社局与X企业合作,收集该企业的用工需求后,根据农村劳动力的信息数据库,筛选出100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将岗位信息精准推送至他们手中,最终有80人成功入职。

  三是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基层就业服务站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2025年,计划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培训基层就业服务人员500名,实现基层就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例如,为X镇就业服务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培训2名专职就业服务人员,使其能够熟练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是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推广“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岗位查询、简历投递、视频面试等功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服务下乡”活动,组织就业服务人员定期深入乡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现场就业服务。2025年,计划开展线上就业服务活动100场,“就业服务下乡”活动200场,服务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例如,组织就业服务团队深入X村,现场为村民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当天就有50名村民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一是优化技能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内容,重点加强对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定期发布培训需求目录,引导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项目。2025年,计划新增培训专业1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其中技能型人才培训占比达到60%以上。例如,针对X工业园区对焊工、电工等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培训项目,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

  二是创新技能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环节的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动手能力。依托企业、职业院校等建立实训基地,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