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XX县深入贯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求,以“精准救助、高效帮扶”为目标,构建“大数据比对+入户核查+动态监测”机制,聚焦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三类对象,精准识别困难群众4200户6800人,发放救助金2800万元,较去年同期精准率提升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与整体概况
2025年上半年,XX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救助系民心”的工作理念,将社会救助精准化作为兜牢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紧密协作,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构建了更为健全、高效、温暖的社会救助体系。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救助覆盖面持续扩大,救助效率显著提升,服务水平日益精细,确保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社会救助的温度与精准度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强化_与制度保障,织密救助安全网。
县委、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为社会救助精准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引领。一是完善了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结合本县实际,及时修订并完善了《XX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XX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管理办法》以及《XX县临时救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救助标准、申请审批流程、资金发放管理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确保政策的衔接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救助网络,明确各层级职责,形成了上下 ……略……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康复护理、能力建设、社会融入等专业化服务,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例如,某社工站为20余名特困失能老人提供了定期上门照护服务,深受好评。
(四)优化审批流程与便民服务,提升救助效率。
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XX县持续优化救助申请审批流程,提升服务便捷性。一是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将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全部集中到县服务中心民政窗口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由受理窗口负责将申请材料分发至相关部门并协调办理,变“群众跑多部门”为“部门协同办”,大大减少了群众的跑腿次数。二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通过XX县服务网、民政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发布政策指南、提供在线申请入口,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政策、提交申请。同时,保留线下窗口服务,满足不熟悉网络操作群众的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互为补充,上半年线上申请比例达到40%。三是强化救助信息公开透明,严格执行社会救助对象公示制度,将拟纳入救助、提标、减标、退出救助的对象信息在村(社区)公示栏和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救助过程公开、公正、公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四是优化资金发放管理,救助资金全部通过社会化发放,直接打入受助对象个人银行账户,有效避免了中间环节截留挪用,确保了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发放。上半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0xx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5万人次。
(五)强化队伍建设与监督管理,筑牢洁防线。
高素质的救助队伍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是社会救助精准化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基层救助队伍专业化建设,定期组织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解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上半年共开展各类培训班次5期,参训人员达200余人次。二是健全社会救助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内部审计、社会监督、纪检监察等多位一体的监督网络。设立社会救助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举报线索及时核查、严肃处理。三是实行救助绩效考核评估,将社会救助精准化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绩效考核,定期对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政策落实到位率、资金发放及时性、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评先挂钩,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核心实践与突出亮点举措
在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专项工作中,XX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若干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实践亮点。
(一)构建“XX县民政智慧救助平台”,实现精准识别“千里眼”。
针对传统救助方式中信息不对称、核对效率低等问题,我县投入专项资金,自主开发并上线运行了“XX县民政智慧救助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公安、税务、人社、房产、车辆、银行等30余个部门的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对申请对象的收入、财产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自动比对和交叉验证。平台可自动生成风险提示和建议,大大提高了初审阶段的精准性和效率,将以往需要数周的人工核对时间缩短至数分钟,实现了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上半年,平台累计比对核查数据10000余条,发现并纠正不符合救助条件对象35例,有效避免了“错保”现象的发生。
(二)设立“XX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
为了提升救助服务便捷性和专业化水平,我县在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XX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整合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所有救助类业务的申请受理、政策咨询、信息查询等功能,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中心配备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经验丰富的民政干部,不仅提供政策解读和业务办理,还针对性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转介服务等专业化、个性化援助。,中心还开通了“救助直通车”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受理和办理服务,让救助服务更加有温度、更具人性化。上半年,中心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满意度达到98%。
(三)创新开展“救助+赋能”行动,助力困难群众自立自强。
我县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探索“救助+赋能”模式,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推行“就业援助+救助”联动,对于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救助对象,县民政局与人社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和转介机制,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上半年,累计帮助50余名救助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其中20余名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脱离低保。二是实施“技能培训+救助”项目,针对特定困难_,如残疾人、妇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量身定制家政服务、手工艺制作、农业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给予培训补贴,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三是开展“心理关爱+救助”服务,通过购买心理咨询服务,为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遭受精神打击的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三、当前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县社会救助精准化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加以改进。
(一)精准识别难度依然较大,信息核对仍存盲区。
尽管已搭建了智慧救助平台,但部分非贫困户隐性致贫、返贫的监测预警机制仍不够完善,存在发现不及时、识别不精准的问题。同时,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方面,部分非银行、非房产等领域(如民间借贷、灰色收入、非正规就业收入等)的数据获取和有效核对仍是难点,导致部分核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