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系统总结我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机制推动“两业”融合走深走实,为市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切实增强融合发展责任感使命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黏合剂”和“催化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产业竞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两业”融合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

  (一)融合是顺应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制造化趋势愈发明显。从国际看,发达国家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已形成“制造+服务”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如德国“工业4.0”强调“服务化制造”,美国通用电气(GE)通过“设备+运维+数据” ……略…… 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政策供给,强化协同联动,重点在“联”“融”“创”三个字上下功夫,推动制造业从“生产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服务业从“辅助支撑”向“核心价值”升级。

  (一)聚焦“产业联动”,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

  产业联动是“两业”融合的基础。要以制造业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业供给为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形成“制造+服务”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一要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化延伸。针对我市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解决方案”转型。比如,在装备制造领域,支持集团等龙头企业拓展“设备销售+安装调试+运维保养+数据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广“产品+远程运维”模式,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为客户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在绿色化工领域,引导化工等企业延伸“原料供应+工艺设计+环保治理”服务链,为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化工解决方案,降低其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年内,力争培育1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收入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

  二要推动新兴服务业态制造化_。针对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鼓励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反向赋能制造业。比如,在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大数据产业园等平台企业开发“行业工业软件”,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检测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在科技服务领域,推动高新区等园区建设“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熟化、小批量生产等服务,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在现代物流领域,引导物流等企业建设“智能仓储+共同配送”体系,为制造企业提供“入厂物流+线边物流+逆向物流”一体化服务,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年内,重点培育5个以上“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推动新兴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率提升至20%。

  三要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开放技术、标准、数据等资源,带动中小企业融入融合链条。比如,支持汽车制造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联合零部件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等融合产品;推动家电等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上游中小供应商提供数字化采购、库存管理等服务,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同时,支持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做精做专“制造+服务”环节,比如为龙头企业提供专用模具设计、精密零部件检测等专业化服务,形成“龙头引领、中小配套、协同创新”的融合生态。

  (二)聚焦“模式创新”,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模式创新是“两业”融合的动力源。要立足我市产业特点,探索符合实际的融合模式,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融合项目。

  一要大力发展“制造+研发设计”模式。研发设计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要支持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开展“订单式研发”。比如,推动新能源公司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动力电池研发中心”,针对企业需求定制化开发高性能电池材料;鼓励机械制造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聚焦产品外观、功能、用户体验等设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设计中心10家以上,推动研发设计服务收入增长15%。

  二要积极培育“制造+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支持制造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建设“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采购、生产、物流等全链条管理服务。比如,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制造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报关、退税、国际物流等一站式服务;推动钢铁企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切割+物流配送”服务,减少客户库存积压。年内,培育5家以上“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推动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三要探索发展“制造+文化创意”模式。文化创意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路径。要推动制造企业与文创企业合作,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品牌建设。比如,支持陶瓷制造企业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陶瓷+文创”系列产品,打造“文化+制造”区域品牌;推动纺织服装企业引入工业旅游,建设“纺织博物馆+生产线观光+定制体验”项目,拓展“制造+文旅”新场景。年内,推出10个以上“制造+文创”融合产品,培育3条以上“制造+文旅”精品线路。

  (三)聚焦“平台支撑”,打造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是“两业”融合的“催化剂”。要加快建设一批功能性平台,为企业融合提供技术、数据、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