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领会_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前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_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狠抓建设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为我们持续深化这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乎的事业发展、关乎基层活力激发、关乎执政根基稳固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精神和、要求,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以“钉钉子”精神扛起为基层减负的责任
形式主义是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基层干部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顽瘴痼疾。它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行政资源,挤占了干部抓落实、促发展的时间精力,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侵蚀的是的执政根基。虽然我们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略…… 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将为基层减负工作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要严肃追责问责,以严明的责任保障减负任务落到实处。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施治,以“手术刀”般的精准破解减负工作的难点堵点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找准问题、精准发力。我们必须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感受基层工作的实情,全面掌握基层负担的真实情况和基层干部的真实感受,把问题摸清、把症结找准、把对策提实。要聚焦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责任状满天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老问题和新表现,拿出硬招实招,进行系统整治,确保减负减到关键处、帮到心坎上。
(一)要聚焦源头治理,严控发文开会的“数量频次”。要严格落实发文开会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制度,能合并的合并、能套开的套开、能以电话或便函形式通知的不再正式发文开会。要大力提倡短、实、新的文风会风,坚决反对“长、空、假”,文件要力求简明扼要、指向明确、操作性强,会议要力求精简高效、解决问题、务求实效。要加强对各类文件、会议内容的审核把关,对那些照搬照抄、缺乏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可开可不开的会议,要坚决卡住、一律不得出台召开,从源头上遏制“文山会海”反弹回潮。
(二)要规范督查考核,扭转过度留痕的“路径依赖”。要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能整合的整合,能取消的取消,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扎堆检查。要优化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实绩考核和群众评价,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材料厚薄、汇报好坏来评判工作好坏。要坚决纠正“过度留痕”问题,不得要求基层事事留痕、处处拍照、层层报材料,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从繁琐的、不必要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实干上。
(三)要整治“指尖”之负,破除数字时代的“形式主义”。要加强对各类APP、微信群、网络工作平台的规范清理和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关停的关停,防止强制推广、滥用积分排名、过度要求打卡签到、即时响应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互通,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要加强对网络工作平台的管理,不得将线上学时长、积分排名等与考核评价简单挂钩,确保信息化手段真正服务于工作、服务于基层,而不是成为新的负担。
(四)要回应基层关切,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负担”。要建立健全基层负担问题线索征集和反馈机制,畅通渠道,鼓励基层干部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对于基层反映强烈的“责任状”变相推责、“一票否决”事项过多、部门责任转嫁乡镇(街道)、社区(村)职责边界不清、台账报表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逐一排查梳理,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期整改。要推动资源、力量、服务向基层下沉,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切实为基层赋能增效,让他们有能力、有资源为群众服务。
三、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以“组合拳”方式推动减负工作常态长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凝聚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标本兼治,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深挖根源、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不断巩固和深化减负工作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推动减负工作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
(一)要发挥县级“指挥部”作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层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减负政策能否真正在基层落地见效的“指挥部”。要压实县级、的主体责任,推动其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落实和省市减负措施,加强对乡镇(街道)减负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要鼓励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