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这次组理论学中心组的集体学,我深感荣幸,也备受教育。通过深入学_的最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论述,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不仅是民族的记忆,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安定与发展,是无数先辈用信仰、纪律和生命换来的。结合国家局、省局和市局(公司)半年工作会的部署,以及会上通报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我将这些学内容与我的岗位职责——法规科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对表”和“工作复盘”。下面,我聚焦个人,从认识体会、反思剖析和下步打算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的学心得体会。
一、深化认识,筑牢信念—关于学的体会与感悟
法规工作,本质上是规则的 ……略…… 自己,在思想和工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差距和短板。一是在立场上,敏锐性和穿透力还有待加强。有时会不自觉地将法规工作视为单纯的业务工作,对法规背后蕴含的属性认识不够深刻。比如,在审核一份市场管理文件时,可能更多地考虑了其法律逻辑的完整性、条款操作的可行性,但对于这项规定将如何影响当地营商环境的生态、如何体现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等深层次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不够主动。这种“就法规论法规”的思维定式,实质上是站位还不够高的表现。二是在思想认识上,自我革命的警觉性还不够高。看到案例中一些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根子在于思想的“总开关”松动了。反思自己,是否存在“温水煮青蛙”的风险?比如,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后,是否会滋生“差不多就行了”的自满情绪?在面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时,是否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心态?这种思想上的惰性,虽然看似微小,但却是侵蚀性、削弱斗争精神的“蚁穴”,必须高度警惕,时常清扫。三是在纪律上,“深入一线”的泥土味还不够浓。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审文件,虽然也组织调研,但有时“走马观花”多,“下马看花”少。对基层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零售客户对政策的真实感受和期盼,掌握得还不够鲜活、不够精准。这本质上是一种上的漂浮,是官僚主义的潜在表现。这样的工作,制定的规则就可能“水土不服”,难以真正落地生根。四是在制度机制上,“治未病”的前瞻性还不够强。反思我们的制度体系,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更多时候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打补丁”式的亡羊补牢,而对于潜在的风险点,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新零售模式发展可能带来的新型违规风险,预见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还不够。如何构建一个动态的、能够自我修复和进化的“活”的制度体系,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五是在责任落实上,“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还不够足。有些制度文件印发后,对其在基层的培训解读、执行跟踪、效果评估等“后半篇文章”抓得不够紧、不够实。有时满足于“发了文、开了会、部了署”,对于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梗阻,缺乏有效的闭环管理机制。这导致一些好的制度设计,在“最后一公里”打了折扣,没有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聚焦突破,实干担当—关于下步工作的方向与举措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下一步,我将立足法规科长这一岗位,将这次学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努力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实现新突破。第一,强化“铸魂”,让每一条法规都“姓”。我将带领全科室人员,将学放在首位,把学领会_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案头卷、必修课。在制定、审查每一项规章制度时,都要先进行“对标”,自问是否符合精神,是否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局,是否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杜绝就业务论业务,将讲的要求贯穿于法规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第二,推行“一线工作法”,让每一次调研都“解渴”。我将给自己和科室定下规矩:凡是涉及基层管理和客户利益的重大制度调整,必须下沉到至少2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和市场片区进行“蹲点式”调研。与一线专卖员、客户经理、零售客户同坐一条板凳,倾听最真实的_,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杜绝“拍脑袋”决策,确保出台的每一项措施都接地气、有实效、受欢迎。第三,构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