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深入学了、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深刻认识到,《规定》既是关心基层、关爱干部的“暖心工程”,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之举”。通过系统学,我对形式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对减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立足岗位践行《规定》要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现将学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刻认识:形式主义是阻碍基层实干的“拦路虎”,减负是激活干 ……略…… ,上级精神简单照搬传达,缺乏结合实际的细化部署;部门内部协调会有时“议而不决”,导致同一议题反复开会,效率低下。
(二)“过度留痕”占用精力
部分工作台账要求“图文并茂”“全程留痕”,甚至细化到“每一步操作都要有记录、有签字”,例如安全生产检查中,原本用于规范流程的记录表,逐渐演变为“为记录而记录”,反而分散了对现场隐患排查的注意力。
(三)“责任传导”存在偏差
在任务分解时,有时存在“层层加码”倾向,例如上级部署一项重点工作,基层为“保险起见”,往往额外增加检查频次、扩大报送范围,导致“加码”变成“加压”,反而影响了工作质量。
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实则是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正如《规定》强调的,“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职”,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破“以形式应付形式”的恶性循环。
三、实干担当:以《规定》为纲,在“减负增效”中践行国企使命
作为国企员工,落实《规定》不能停留在“学文件、谈体会”,更要转化为“减负担、提效能”的实际行动。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在“精简优化”上出实招,为基层“松绑”
1.严控会议和文件质量:会前明确议题、准备材料,避免“临时动议”;文件起草力求“短实新”,突出核心要求,减少“穿靴戴帽”;推行“无会周”“无文日”,让基层有整块时间抓落实。
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唯台账、唯报表”的考核方式,将“解决问题数”“项目推进度”“群众满意度”等实际成效作为核心指标;对基层报表进行“合并同类项”,推动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填报。
(二)在“务实担当”上见行动,为发展“赋能”
1.聚焦主责主业:作为技术研发岗位员工,我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关键技术攻关中,针对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专项研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而非在“材料包装”上做表面功夫。
2.主动服务基层:部门管理中,多到一线调研走访,倾听班组、车间的实际需求,对基层反映的“报表繁琐”“流程冗余”等问题,及时牵头优化,让政策“接地气”、服务“暖人心”。
(三)在“建设”上树标杆,弘扬“实干文化”
1.带头反对形式主义:从自身做起,汇报工作时“讲真话、报实情”,不搞“材料美化”;推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