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农村“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镇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刚才,镇经管站汇报了总体进展情况,12个行政村的和会计同志也分别作了专题汇报,讲了成绩,也谈了问题和困难,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根基,是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保障,更是夯实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任务。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在、的坚强领导和区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镇上下迅速行动,各村(社)组织力量,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合同清理、债权债务核查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前期的努力,我们基本摸清了家底。初步核实,全镇农 ……略…… 营管理、收益分配、监督检查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三资”管理已经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我们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三资”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准确把握专项整治工作的艰巨复杂性
成绩要讲够,但问题更要讲透。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才能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从前一阶段各村自查和区级复核的情况看,我镇农村“三资”管理领域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有些甚至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管理虚化,存在“糊涂账”。部分村集体资产存在底数不清、权属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有的固定资产长期失管失修,造成闲置和浪费;有的资源性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发包,集体利益严重受损;有的在资产处置中,未经民主决策和公开评估,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在巡察整改中我们发现,有的村甚至将70多万元的款项记错了会计科目,这反映出我们的财务管理是多么不规范。
(二)债权债务混乱,存在“三角债”。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有的债务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成因复杂,核实困难;有的债权长期挂账,清收不力,变成了“死账”“坏账”。据统计,我区某地清查出的集体债务总额高达193.97亿元,而债权总额仅为84.53亿元,债务规模远超债权。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将严重拖累集体经济发展。
(三)合同签订不规范,存在“漏洞账”。合同是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的法律依据,但在我们的检查中发现,问题合同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一是程序缺失,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内容不公,承包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期限过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三是条款不清,权责利约定模糊,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这些“问题合同”就像一个个“黑洞”,不断侵蚀着集体资产。
第四,财务监管缺位,存在“违规账”。部分村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存在“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等现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够,民主理财流于形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站位不高,没有把“三资”管理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之责,存在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虽然我们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的制度执行不力,成了“稻草人”。三是监督问责不够硬。对“三资”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过去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打赢“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攻坚战
同志们,专项整治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此,我强调三点要求:
(一)要提高站位,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实抓整改。这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严肃的任务。各村组织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要对照问题清单,逐一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和具体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要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把清理清查与集中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整改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追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精准施策破难题。我们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点突破。一要全力化解债权债务。这是本次整治的重中之重。各村要对债权债务进行分类甄别,逐笔分析研判,制定“一村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