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总结前期全市春耕农资供应工作进展成效,分析当前农资保供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全面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农资货源组织、配送服务优化、质量安全监管、价格稳定调控等重点任务,确保全市春耕生产“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市供销社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等相关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各县(市、区)供销社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市场监管局局长,以及全市20家重点农资生产企业、30家基层供销合作社负责人代表。刚才,市供销社汇报了全市供销系统农资调运储备总体情况,X县供销社介绍了“三级网络+流动服务”的保供模式,X区农业农村局分享了种植需求摸排与技术指导的经验做法,X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农资市场专项检查结果,4家单位的发言既总结了亮点、也点出了问题,既提出了思路、也明确了举措,讲得都很务实、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希望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认真学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粮食”,其供应是否及时、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和社会大局稳定。当前,全市已进入小麦返青管理、玉米播种准备的关键时期,抓好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不是简单的农业生产问题,而是必须扛起的责任,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抓好春耕农资供应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

  _多次强调,“粮食 ……略…… 肥1.3万吨)、农药0.3万吨(含杀虫剂0.12万吨、杀菌剂0.1万吨、除草剂0.08万吨)、种子0.4万吨(含小麦良种0.15万吨、玉米良种0.25万吨),累计销售1.4万吨,库存1.6万吨,基本满足当前小麦返青管理需求。但随着4月份玉米播种期临近,农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各级供销社要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确保在4月中旬前再调入各类农资1.5万吨以上,使总库存量保持在3万吨以上,其中玉米良种库存量不低于0.5万吨、玉米专用复合肥库存量不低于0.8万吨。

  具体来看,清苑区供销社要继续深化与56个农资生产厂家的总经销、总代理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重点增加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绿色环保农资的供应比例,力争绿色农资占比从当前的X%提高到X%,满足农户对生态种植的需求;涿州市供销社要依托农资集采集配中心,加大对周边镇、街道等粮食主产区的货源调配力度,建立“中心储备+基层分储”模式,确保每个基层社的农资库存能够满足周边5公里范围内农户30天的需求;蠡县、曲阳县供销社要发挥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优势,对辖区内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资需求进行“一对一”摸排,建立需求台账,实行“订单式”供应。截至目前,蠡县已摸排种粮大户户,需求化肥吨、种子吨;曲阳县已摸排家庭农场家,需求农药吨、农膜吨,两地供销社要在4月5日前完成所有订单的货源对接,确保按期供应到位。同时,市供销社要建立全市农资库存动态监测平台,每日更新各县(市、区)农资调入、销售、库存数据,对库存低于15天需求量的县(市、区)及时预警,协调周边地区进行调剂,确保全市农资供应总量平衡。

  (二)优化农资配送服务网络,确保供应精准高效

  “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农资供应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我市部分山区、偏远乡村交通不便,农资配送难度大、成本高,必须通过优化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所需农资。

  一是完善三级配送网络。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农资配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县级农资集采集配中心、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村级农资经营网点和综合服务社,构建“中心辐射、网点覆盖、服务到户”的配送格局。涿州市供销社要继续发挥17个基层社和近百个村级经营网点的作用,优化配送路线,配备专用配送车辆辆,对单次购买农资5吨以上的农户或经营主体实行免费配送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配送农资吨、服务农户户,下一步要将配送服务覆盖率提高到100%,确保每个村级经营网点都能实现“当日补货、次日送达”。安国市、高碑店市、易县等地供销社要加快将农资商品铺设到各乡镇农资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社,对镇、乡等偏远山区,要借鉴县“农资流动服务队”的做法,组建不少于5支的流动服务队伍,配备小型运输车、装卸设备和农资样品展柜,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上门选购、当场配送、现场指导”服务,力争偏远山区农资配送时间从当前的3天缩短至1天。

  二是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市供销社要依托“X供销”线上平台,开设“春耕农资保供专场”,上线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种以上,提供在线查询、价格对比、在线下单、预约配送等服务,同时开通“农技咨询”板块,邀请名农业技术专家在线解答农户种植难题。目前平台已注册用户人、完成订单笔、配送农资吨,下一步要通过村级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宣传海报等方式加大推广力度,力争4月底前注册用户突破万人,线上订单占比达到X%以上。,各县(市、区)供销社要在农资经营网点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配备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当地种植能手,为农户提供施肥配方、病虫害防治、种子选用等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站”个,开展技术培训场次、服务农户X余人次,下一步要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农业技术服务站”,确保农户购买农资的同时能获得专业技术支持。

  三是保障农资运输畅通。市交通运输局要联合市供销社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对运输农资的车辆优先查验、优先通行,简化通行证办理流程,实行“线上申请、即时审批、电子发证”,截至目前已为辆农资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下一步要确保通行证办理时间不超过1小时,同时协调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落实农资运输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降低农资运输成本。针对春耕期间可能出现的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要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储备应急运输车辆辆,确保极端天气下农资运输不受影响。

  (三)严格农资质量监管,确保供应安全可靠

  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从源头抓起、从环节管起,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让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

  一是全面实行列名管理。市供销社要督促各县(市、区)供销社对所辖各类农资企业和经营网点进行全面列名管理,建立“一户一档”台账,详细记录经营主体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经营品种、进货渠道、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确保所有农资经营主体都纳入监管范围。目前全市已列名管理农资经营网点家,剩余家要在3月底前全部完成列名,同时要每季度更新一次台账信息,对新增、注销或变更的经营网点及时调整,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二是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所有农资经营主体必须建立健全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严格查验供货方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文件,对每一批次的农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市供销社要定期对各县(市、区)供销社的进货验收情况进行抽查,截至目前已抽查网点家,发现未查验合格证明、台账记录不完整等问题个,均已督促整改到位,下一步要加大抽查频次,从每月1次增加到每月2次,对整改不到位的经营网点,要暂停其农资经营资格并限期整改。

  三是推广“农资保供定点单位”模式。要借鉴满城区的成功经验,以农资品类齐全度、服务范围覆盖度、社会评价满意度、质量抽检合格率为主要认证指标,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质量有保障的农资经营网点,挂牌“农资保供定点单位”。满城区已通过严格评选挂牌11家定点单位,这些单位去年农资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农户满意度达X%,下一步每个县(市、区)都要至少挂牌10家以上定点单位,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布定点单位名单和联系方式,引导农户到定点单位购买农资,降低购买风险。同时,对定点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定点资格。

  四是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市市场监管局要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等部门,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为期50天的春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虚假宣传、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检查要覆盖全市所有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经营网点和流动商贩,采取“抽样检测+现场核查+农户回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