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国家关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我市低效闲置用地过渡期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系统部署下一阶段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破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支撑。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副市长X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管委会主任和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主任。刚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汇报了全市低效闲置用地排查摸底情况及过渡期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建设情况,岳塘经开区汇报了低效闲置用地过渡期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成效,X县、X区分别就各自区域内低效闲置用地盘活案例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全面、很深入,既有数据支撑,又有实践案例,总结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复制推广价值,提出的工作建议也切合实际需求,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的重大战略意义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低效闲置用地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制约了我市产业发展空间和城市功能提升。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盘活一块地”,而是关系到全市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从高度、发展维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是落实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202x年下降15%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比例不低于30%。202x年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土地、能源等要素利用效率”。我市作为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之一,落实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是必须扛起的责任。从我市 ……略…… 有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必须先经过自然资源部门的规划符合性审查,确保项目建设与周边区域规划相协调,避免出现“只见项目、不见整体”的碎片化开发问题。202x年,全市共审查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个,其中个项目因不符合规划要求被要求调整方案,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创新过渡期功能弹性调整,满足不同阶段发展需求。针对部分低效闲置用地因规划用途与当前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的“难利用”问题,我们创新推出了过渡期功能调整政策,在不改变土地规划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调整土地使用功能,满足短期项目需求。比如,岳塘经开区试点地块原规划为商居综合用地,短期内无法按规划建设商居项目,但周边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度高,急需举办展会、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我们通过过渡期功能调整,允许该地块在5年内作为会展载体使用,展会结束后再按规划转型为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既解决了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又不影响长期规划实施。再如,县镇一块亩的闲置工业用地,原规划为制造业用地,但当地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急需仓储空间,我们通过过渡期功能调整,允许该地块在3年内作为临时物流仓储中心使用,每年为当地增加税收万元,同时待区域物流产业园规划落地后,再按规划进行永久性开发。这种“弹性调整”机制,打破了“规划定死、土地闲置”的困境,让低效闲置用地“活”了起来。

  三是注重规划空间留白利用,为未来发展预留潜力。在规划编制和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预留了一定的“空间留白”,即在详细规划中划定一定区域,不明确具体用地性质和建设内容,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需求,通过过渡期开发利用方式灵活调整。比如,在国家级园区的规划中,我们专门划定了亩的“弹性用地”区域,目前该区域通过过渡期开发利用,已引入个临时产业项目,包括个新材料中试基地、个电子信息产品组装车间,既为园区带来了万元的年税收,又为未来引入高端产业项目预留了空间。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空间留白”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对“留白”区域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城市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开发利用方向,确保“留白”不“闲置”、“弹性”不“无序”。

  (二)坚持产业导向,打造“以地育产”的价值增长模式

  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土地出让”,而是要通过土地盘活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土地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协同增长。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地育产、产地融合”的理念,改变了传统低效用地处置中“重出让、轻培育”的短期思维,形成了“过渡期培育+成熟期规范”的产业孵化路径。

  一是创新租赁供应方式,降低企业前期投资成本。针对传统供地模式下企业前期拿地成本高、项目落地周期长的问题,我们在试点中推出了“租赁+续租+出让”的供地模式,企业可先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降低前期投入,待企业发展成熟、符合产业要求后,再按程序转为出让用地。比如,岳塘经开区试点项目中,湖南荣伟新创公司(已按要求改为公司)通过租赁方式取得25.8亩土地的使用权,租赁期限5年,最长可延至10年,相比传统出让模式,企业前期投入减少了20xx万元以上,项目落地周期从原来的个月缩短至个月,有效提振了企业投资信心。202x年,全市采用租赁方式供应的低效闲置用地达亩,涉及企业家,为企业节省前期投入共计亿元,带动个项目快速落地,其中个项目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当年实现产值X亿元。

  二是嵌入效益指标和退出机制,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避免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后再低效”,我们在租赁合同、开发利用协议中明确嵌入了效益指标和退出机制,对企业的亩均税收、产值、就业带动等提出明确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启动退出程序。比如,岳塘经开区试点项目中,我们与公司约定,租赁期内亩均税收不得低于万元,年产值不得低于万元,若连续两年未达到指标要求,园区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若企业在租赁期内发展良好,产业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园区产业定位,租赁期满后可按市场评估价转为出让用地。202x年,全市共对个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效益评估,其中个项目因未达到效益指标要求,已启动退出程序,收回土地亩;X个项目达到效益要求,正在办理转为出让用地的手续。这种“有进有退”的机制,确保了盘活后的土地能真正服务于高质量产业发展,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推动土地盘活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我们注重将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与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延伸相结合,通过土地盘活带动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比如,岳塘经开区在盘活25.8亩用地时,不仅考虑了会展和再制造基地的建设,还围绕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规划建设了配套的零部件供应、检测维修、物流配送等设施,带动了周边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了“再制造研发—零部件生产—整机再制造—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202x年该产业链产值达亿元,较202x年增长X%。再如,区通过盘活亩低效商业用地,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不仅引入了家电子信息企业,还配套建设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公寓、商业配套设施,形成了“孵化—成长—成熟”的产业培育链条,目前已有家企业从孵化园毕业,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年产值达X亿元。这种“以地育产、产链融合”的模式,让低效闲置用地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三)坚持效率优先,建立“闭环协同”的审批监管体系

  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涉及规划、用地、建设、环保等多个环节,审批效率和监管力度直接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和实施效果。试点工作中,我们创新建立了“闭环审批+协同监管”体系,实现了“办事少跑腿、监管无死角”,为项目快速落地、规范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是构建“一事一议”闭环审批体系,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针对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情况复杂、无先例可循”的特点,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多头审批、串联办理”模式,建立了“属地统筹+多部门联合评审+一事一议”的闭环审批体系。由属地(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自然资源、发改、住建、环保、消防等部门召开联合评审会,对项目的产业准入、规划符合性、环保要求、安全标准等进行一次性审查,形成统一意见后,各部门同步办理相关手续。比如,岳塘经开区试点项目中,通过联合评审会,仅用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产业准入审核、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全部审批手续,而按照传统审批模式,这些手续至少需要个工作日。同时,我们还在审批文件中明确注明“过渡性开发期限”,避免后续因审批政策冲突导致项目停滞。202x年,全市通过闭环审批体系办理的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达个,平均审批时限缩短至个工作日,较传统模式缩短X%,企业满意度达X%以上。

  二是建立“属地+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为避免项目“重审批、轻监管”,我们建立了“属地(园区管委会)日常监管+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的协同监管机制。属地(园区管委会)负责对项目建设进度、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进行日常巡查,每月至少开展次现场检查;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开展专业监管,比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监管土地利用情况,住建部门负责监管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管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将监管情况实时上传至平台,实现“信息互通、问题共治”。202x年,全市共开展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监管检查次,发现问题个,其中个问题通过协同监管机制及时整改到位,整改率达X%;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项目规范实施率达X%。

  三是推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体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各园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项目帮办代办窗口”,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的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后续所有审批手续均由帮办代办人员负责办理。比如,公司在办理岳塘经开区试点项目审批手续时,仅派一名工作人员提交了基础材料,后续的联合评审、手续办理等工作均由帮办代办人员完成,企业办事成本降低%以上。202x年,全市帮办代办窗口共为家企业提供服务,办理事项件,企业平均跑腿次数从原来的次减少至次,有效解决了“企业办事难、办事繁”的问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工作落地见效

  总结试点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当前,我市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工作已从“试点探索”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各地各部门要聚焦重点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到2025年底,全市低效闲置用地盘活率达到X%以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面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排查摸底,建立“一宗一档”管理台账

  排查摸底是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利用的基础,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精准施策。各地要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回头看”,确保不漏一宗、不留死角。

  一是明确排查范围和标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