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和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总结202x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参加今天的会议有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及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市派科技特派员代表。刚才,市科技局、X县、X区和科技特派员代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大意义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_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是科技特派员工作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特派员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基层需求的桥梁纽带,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从全国范围看,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5年来,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超过百万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数百万项,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浙江省20年来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投入财政经费15.36亿元,助力农民增收63.5亿元、 ……略…… 上,总产量达16.3万吨,同比增长1.3%。在特色种养方面,借鉴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孙学亮团队海水循环养殖技术经验,我市镇科技特派员指导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实现日用水量减少95%,水产养殖成活率从60%提高到92%,年增收达300万元以上。X县科技特派员借鉴天津农学院班立桐教授的菌菇种植技术,改良当地菌棒培养基配方,使白灵菇出菇周期缩短15天,产量提高20%,带动全镇发展菌菇种植3000亩,农户收益平均增长20%。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科技特派员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帮助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区科技特派员联合大学团队,为当地水果合作社开发果汁深加工技术,使水果加工转化率从30%提升到65%,产品附加值提高2倍以上。X县科技特派员指导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0亩,推广“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三收”,亩均产值突破1.2万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80%。全市通过科技特派员帮扶,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培育科技示范基地28个,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8%以上,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农民科技素质明显增强。科技特派员采取“手把手教、面对面讲”的方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0场次,培训农民2.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余份,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余户。X县科技特派员创新“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推送技术要点86条,线上答疑2300余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学技术的时空限制。通过持续培训,农民运用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有560名农民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农业技术员职称,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企业科技服务精准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企业技术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企业科技特派员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园区科技特派员团队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引进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生产流程,使企业产品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生产效率提升40%,年节约成本500万元以上。借鉴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我市在茶叶、陶瓷等特色产业领域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组成服务团队,从种质资源开发、精深加工到品牌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使县茶叶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8%。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共帮助企业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2家,申报发明专利68项,开发新产品35个。区科技特派员指导电子公司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新型传感器产品,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五位。通过科技特派员帮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6家,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全年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5项,转化科技成果28项。县科技特派员牵线企业与X大学合作开展新材料研发,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2亿元。借鉴辽宁“四位一体”科技特派模式,我市组建了12个产业科技特派团,整合高校、企业、多方资源,形成了“专家团队+企业+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选派机制更加精准高效。坚持“双向选择、供需对接”原则,开展需求调查,建立技术需求清单和人才资源库,实现精准选派。202x年,通过前期调研收集农业、企业技术需求216项,匹配科技特派员189名,需求对接率达87.5%。借鉴益阳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对曾担任科技特派员、承担过省级以上项目的科技人员优先选派,提高了选派质量。创新“团队+个人”选派模式,组建10支科技专家服务团,重点服务县域主导产业,实现“一支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
二是管理考核逐步规范。建立“日常管理+年度考核+任期评估”的管理体系,落实驻点服务制度,科技特派员每年基层服务时间不少于48天,服务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借鉴仙桃市科技特派员挂牌上岗制度,全市科技特派员全部公开个人信息、服务承诺和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监督。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给予1万元奖励,考核不称职的取消资格,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保障措施持续加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年安排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工作补贴、培训经费和项目补助。落实科技特派员待遇保障政策,在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解除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X县为科技特派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健康体检制度,让科技特派员安心工作。通过完善保障措施,营造了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发了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的积极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科技特派员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偏远乡村和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有效服务;二是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供需对接不够紧密,存在“派非所需”现象;三是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科技特派员激励保障措施还需完善;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部分技术推广应用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2025年科技特派员工作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5周年。做好今年科技特派员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计划选派市派科技特派专家116名,其中新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0人、企业科技特派员40人,留任农业科技特派员36人,集中资源和力量开展对农业和企业的科技服务。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和产业高质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