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准监督执纪“方向盘”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
一是统计造假干扰宏观决策
二是统计造假损害公信力
三是统计造假滋生腐败土壤
(二)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起监督执纪问责责任
一要压实主体责任
二要压实监督责任
三要压实监管责任
(三)加强学研究,准确把握监督执纪问责政策要求
一要学深悟透政策文件
二要吃透上级精神要求
三要把握本地实际情况
二、突出工作重点,筑牢监督执纪“防火墙”
(一)紧盯重点领域,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
一是经济指标领域
二是民生项目领域
三是重大战略实施领域
(二)强化线索排查,拓宽问题发现渠道
一是强化巡视巡察“体检”
二是强化审计监督“经济体检”
三是强化群众举报“社会体检”
四是强化大数据“科技体检”
(三)严肃查处案件,保持惩治高压态势
一要严查统计造假行为
二是严查背后的责任问题
三是严查利益输送问题
四是强化典型案例通报
三、完善工作机制,打造监督执纪“组合拳”
(一)建立健全纪统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二要建立联合督查机制
三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二)加强与其他监督的贯通融合,提升监督质效
一要与内监督贯通
二要与监督协同
三要与民主监督联动
四要与审计监督协同
五要与群众监督结合
六要与y论……
市在深化统计造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深化统计造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_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监督意见》)要求,聚焦当前统计造假易发多发问题,进一步压实监督责任、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制度机制,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推动统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准监督执纪“方向盘”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_多次强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不仅影响决策部署,而且透支和公信力,必须坚决杜绝、从严查处”。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高度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
一是统计造假干扰宏观决策。统计数据失真失实,会掩盖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问题,导致政策制定偏离实际。比如,去年某县为完成工业增加值指标,虚报规上企业产值2.3亿元,直接影响了全市产业政策调整方向,造成资源配置错位。这种“数字游戏”表面上是数据问题,本质上是问题,是对的事业、对人民利益的不
……略……
监委关于统计造假监督的最新部署,及时跟进学典型案例通报、专项治理方案等文件,确保监督方向不偏、标准不降。三要把握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我市统计督察、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梳理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3类高风险领域,制定《统计造假监督重点清单》,明确21项具体监督指标,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二、突出工作重点,筑牢监督执纪“防火墙”
监督执纪问责关键在“精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发力、有的放矢,坚决遏制统计造假歪风。
(一)紧盯重点领域,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
从近年查处的案件和统计督察反馈问题看,以下领域是统计造假“重灾区”,必须集中力量攻坚。一是经济指标领域。重点关注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等指标,严查“虚增存量、编造增量”“拆分项目、重复上报”等问题。比如,去年以来,我们对全市12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展数据核查,发现3个项目存在“未开工先入库”“完工项目超期申报”问题,涉及数据虚增4600万元,已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立案审查。二是民生项目领域。聚焦乡村振兴、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统计数据,严查“数字脱贫”“虚假安置”“虚报工程进度”等问题。今年3月,市监委联合乡村振兴局对全市15个乡镇的防返贫监测数据开展抽查,发现7个村存在“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涉及23户低收入家庭,已督促整改并追责问责。三是重大战略实施领域。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两新一重”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部署,严查“数据注水”“形象工程”等问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要警惕“为争先进位编造数据”“为新业态空转数据”等现象,确保战略实施效果真实可靠。
(二)强化线索排查,拓宽问题发现渠道
线索是监督执纪的“源头活水”,必须多渠道、多维度收集问题线索,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一是强化巡视巡察“体检”。把统计造假纳入巡察监督重点,对统计、发改、工信等部门开展“回头看”,重点查找“数据造假背后的责任问题、问题、腐败问题”。今年巡察组对市统计局开展常规巡察,已发现问题线索12条,其中涉及统计造假的有5条,目前正在核查。二是强化审计监督“经济体检”。加强与审计部门的协作配合,将统计数据真实性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重点关注“数据与资金匹配度”“项目与效益关联性”等问题。去年以来,审计部门向市监委移送统计造假问题线索8条,成案率达75%。三是强化群众举报“社会体检”。在市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统计造假举报专区”,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对群众反映的“数据异常波动”“企业被迫虚报”等问题优先受理、快查快办。今年1-8月,共收到群众举报27件,查实12件,给予纪处分9人。四是强化大数据“科技体检”。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建立统计造假监督模型,对税务部门的增值税发票数据、市场监管部门的用电量数据、交通部门的货运量数据与统计数据开展交叉比对,筛查“产值与税收不匹配”“用电量与产值背离”等异常情况。今年6月,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某制造企业申报产值1.2亿元,但同期用电量仅为正常生产企业的1/3,经核查系虚报数据,相关责任人已被立案调查。
(三)严肃查处案件,保持惩治高压态势
对统计造假问题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一要严查统计造假行为。对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授意、指使、强令统计机构或人员造假等行为,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特别是对屡教不改、情节恶劣的,要顶格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二是严查背后的责任问题。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倒查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对因统计造假受到纪处分的,在晋升、评先评优、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对统计造假问题频发、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三是严查利益输送问题。对统计造假中存在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深挖彻查、绝不放过。比如,去年查处的某开发区统计数据造假案中,发现个别干部收受企业贿赂,帮助企业“包装”数据骗取产业扶持资金,最终3名干部被开除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四是强化典型案例通报。对查处的统计造假典型案件,通过内部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震慑效应。今年已通报典型案例4起,覆盖县、乡、村三级和多个行业领域,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完善工作机制,打造监督执纪“组合拳”
统计造假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顽固性,必须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监督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纠偏”延伸,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一)建立健全纪统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的生产者,纪检监察机关是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