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锚定“新”与“进”,深刻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坐标
二、回望“破”与“立”,系统总结试点建设的实践成效与短板
(一)试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
三、聚力“闯”与“创”,全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低空经济发展基础
(二)实施“创新驱动”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三)实施“场景赋能”工程,推动产业与需求深度融合
(四)实施“链群集聚”工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五)实施“生态优化”工程,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
在全市加快低空经济发展试点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低空经济发展试点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的工作要求,系统总结前期试点成效,精准分析当前短板弱项,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尽快迈入“快车道”、形成“新质效”。
刚才,市发改委、交通局、科技局、XX区、XX县分别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具体,既有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有破题解难的思路举措,讲得都很好,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下面,结合前期调研和当前形势,我讲三点意见。
一、锚定“新”与“进”,深刻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时代坐标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更是服务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出台《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x—2025年)》,到、将低空经济纳入“十四五”新兴产业规划,再到我市获批“国家低空经济综合试点城市”,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发展低空经济的“三个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驱动、要素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转型。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制造、通用航空器研发、低空飞行服务、智慧低空管理等全链条,具有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特点。我市
……略……
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三级推进机制,召开专题调度会18次,协调解决空域划设、机场审批、航线审批等问题23个。特别是在空域管理改革上,争取到东部战区空军支持,划设XX片(面积约XX平方公里)低空试点空域,实现“一键申请、即时审批”,审批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
2. 产业基础“厚”起来了。 聚焦“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引进XX航天(集团)公司低空装备制造基地、XX无人机科技公司区域总部等项目17个,总投资达XX亿元;培育本地企业XX家,其中规上企业XX家,202x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XX亿元,同比增长48%。特别是在无人机领域,XX公司研发的“多旋翼物流无人机”已取得民航局适航认证,最大载重达50公斤,续航里程150公里,产品覆盖全国12个省(市);XX公司开发的“低空智能_系统”,可实现1000架次/小时级别的空域协同调度,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3. 应用场景“活”起来了。 坚持“以用促产、以产兴用”,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低空旅游、城市治理等领域打造“样板场景”21个。比如,物流领域,建成“无人机+末端配送”网络,开通XX—XX(乡镇)、XX—XX(园区)等固定航线12条,日均运输量达XX单,占农村快递总量的18%;应急救援领域,在XX山区、XX水库等重点区域布局临时起降点15个,组建专业救援队伍2支,配备直升机3架、无人机50架;低空旅游领域,推出“空中看古城”“湖景观光线”等特色线路,带动相关消费超XX亿元;城市治理领域,利用无人机开展环保监测、交通疏导、违建巡查等,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XX个,相关经验被《中国民航报》专题报道。
4. 保障能力“强”起来了。 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建成通用机场2个、临时起降点XX个,覆盖所有县(市、区);通信导航设施升级,完成XX个基站5G-A改造,低空通信覆盖率达90%;人才引育成效显著,与XX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设“低空经济”专业方向,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XX名,培育高技能人才XX名;金融服务持续优化,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规模XX亿元),发放低息贷款XX亿元,惠及企业XX家。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对照国家试点要求和群众期待,我市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基础设施仍有缺口。通用机场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满足中小型飞机起降需求,缺乏大型物流无人机专用停机坪、充电设施;部分偏远地区通信导航覆盖不足,影响无人机常态化运行。
二是技术创新转化不足。虽然在无人机制造、智能_等领域有一定积累,但核心技术(如长航时动力系统、高精度导航芯片)仍依赖外部,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2%(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
三是应用场景拓展不深。目前主要集中在物流、旅游等传统领域,医疗急救、城市消防、智慧农业等新兴场景开发不足;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现象突出,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应用场景较少。
四是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如空域规划师、飞行数据分析师)缺口较大,202x年全市相关岗位招聘满足率仅65%;金融支持仍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保险等工具运用不足;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需进一步优化,空域使用、航线审批等环节仍存在“中梗阻”。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潜力所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方式,逐项攻坚突破。
三、聚力“闯”与“创”,全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当前,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正处于“试点突破期”向“规模扩张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重点抓好“五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底,低空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XX亿元,培育规上企业XX家以上,形成3—5个全国知名的低空经济特色品牌,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XX经验”。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低空经济发展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手棋”,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完善空域管理体系。加强与东部战区空军、民航华东管理局的沟通对接,年内完成XX片(面积扩展至XX平方公里)低空空域优化划设,新增“物流配送专用空域”“应急救援临时空域”等功能分区;推广“低空空域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空域资源“一张图”展示、“一键式”申请、“智能化”调配,力争空域使用效率提升50%。
二是升级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XX通用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XX亿元),重点建设大型物流无人机停机坪(可同时停放50架)、快速充电站(每小时可充100架次)、维修中心(覆盖80%主流机型);在XX、XX等山区县新建临时起降点XX个,配套建设气象监测站、应急物资储备点;实施“5G-A+卫星通信”补盲工程,2025年底前实现低空通信覆盖率100%、导航定位精度提升至0.1米以内。
三是强化标准规则供给。联合XX航空航天标准化研究院,制定《低空物流无人机运行规范》《低空旅游服务标准》《通用航空飞行数据管理指南》等地方标准XX项,争取2—3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或行业标准;推动成立“XX市低空经济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制定自律公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二)实施“创新驱动”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企业主体、高校院所协同、引导”,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是攻关核心技术。设立“低空经济关键技术专项”(每年投入XX万元),重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