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到咱们XX村开员大会,一路看过来,村道整洁了,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新刷了漆,几位老员在群服务中心门口晒太阳唠嗑,脸上的笑纹都比去年深了。这说明咱村组织有力、员带头,老百姓的日子在往上走。但咱也得清醒认识到,对照2025年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对照全省“千万工程”深化年的标准,对照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咱们还有不少短板要补、硬仗要打。
作为包联县的副,我也是XX村的“编外员”。今天不讲大道理,就结合这一年蹲点调研的情况,和大家掏掏心窝子,聊聊“咱们村员该怎么干”。分四个方面讲,都是实在话、管用的招。
一、把稳“方向盘”:过硬是员的“根”,必须扎深扎牢
_在今年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能力,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咱们村员虽然身处基层,但同样是在农村的“神经末梢”,上过得硬,干事才有方向、有底气。
一是理论 ……略…… 、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让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一是特色产业要“做精”。咱们的“XX蜜橘”有名气,但卖的大多是鲜果,附加值低。今年县农业农村局支持咱们建分拣加工中心,支委要牵头跑手续,争取6月底前投产。同时,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联系电商平台做直播带货——支书已经和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对接了,下个月请专业老师来教员和村民做主播,咱们村至少培养5名“土专家”,把蜜橘卖到北上广深。另外,试验田的早熟柑橘品种试种成功了,今年要扩大到50亩,员带头试种,成功了再推广,不能让群众担风险。
二是联农带农要“做深”。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让群众增收,不能“村集体富了、老百姓穷了”。今年要完善“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吸纳所有种植户,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保底收购价每斤提高0.3元;对脱贫户、监测户,优先安排到加工中心务工,每月至少20xx元工资。另外,设立“产业帮扶基金”,从村集体收入里拿出5%,用于困难群众发展小种植、小养殖,支委要挨家挨户摸需求,确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能力提升要“做常”。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技术。去年请的农技员说,咱们有些橘树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跟不上。今年要常态化开展“员技术夜校”:每周三晚上,邀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或者村里种植能手,讲修剪、施肥、防虫害的实用技术。支委要带头学,学好了再去教群众——老员李大姐种橘树20多年,经验丰富,让她当“田间讲师”,比请外人更有说服力。另外,组织员和种植户去邻县“柑橘之乡”考察,学人家的好做法,回来马上试,把“别人的经验”变成“咱们的产量”。
三、架起“连心桥”:服务群众是宗旨的“魂”,必须用心用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咱们村员威信高不高,就看群众遇到事愿不愿意找你。去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咱们解决了灌溉水管老化、通组路路灯缺失等问题,但还有一些“小事”没做到位——比如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留守儿童的课后托管问题。今年要把服务做得更细、更暖。
一是“需求清单”要“精准”。支委要带着员开展“敲门行动”,每季度遍访一次农户,重点关注三类人:80岁以上老人、留守儿童、监测户。要记好“民情日记”,把群众的“唠叨”变成“需求清单”——比如王奶奶说“买菜不方便”,那就协调镇里的便民流动车每周三、六来村;赵大爷说“看病要跑镇卫生院”,那就和镇卫生院商量,每月固定一天派医生来村卫生室坐诊。清单要公示,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让群众看得见变化。
二是“服务机制”要“长效”。去年推行的“员责任区”效果不错,今年要升级:把全村划成5个责任区,每个区由1名支委牵头、3-5名员负责,包片联系农户。责任区员要做到“三个一”:每月至少上门1次,每季度至少办1件实事,每年至少帮1户群众解决难题。另外,设立“员志愿服务岗”,根据特长设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助老扶幼等岗位,员自愿认领,年底评选“服务之星”,发证书、上光荣榜,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三是“矛盾化解”要“及时”。农村矛盾多是“鸡毛蒜皮”,但处理不好就会伤和气。今年要建强“乡贤调解队”: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员、退休干部当调解员,对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第一时间介入。支委要定期排查矛盾隐患,特别是春耕秋收、征地补偿等节点,提前做工作。上个月,二组和三组因为灌溉顺序闹矛盾,调解队老周叔带着员连夜上门,摆事实、讲情理,两天就化解了。这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做法,要形成常态。
四、守好“生命线”:自我革新是队伍的“本”,必须常抓常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咱们村员队伍整体是好的,但个别同志存在“年龄大了不用学”“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