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救援行动中装备运输与投送的探索思考 >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救援行动中装备运输与投送的探索思考

  一、消防救援队伍地震救援装备概况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救援行动中装备运输与投送的探索思考

  在国际范围内,通常是按照灾害属性和救援功能特点,将地震救援归属于城市搜索与救援的类别,救援行动由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国际搜索与救援秘书处统一协调管理国际救援工作。在我国,各类灾害救援按照行业分类管理。因此,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救援装备分类没有形成固定和统一的标准,地震救援装备分类方面的标准也未太多涉及。国内外大多数的国际救援队伍在装备分类上大体相同,但也有个体差别,大多数国家的救援队装备配备主要本国地震救援的功能、特点和能力,按照适合本国救援队伍管理方式和任务进行装备的分类和管理。

  (一)地震救援装备的分类方法

  国际上,地震救援装备分类是按照基本功能、使用属性和种类进行划分的。例如德国,所有救援队伍是按照国家装备分类体系对救援装备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危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检测、计划与准备设备、水处理设备、营救装备、医疗设备、后勤装备、 通讯装备、技术装备等在内的八大类装备。在我国,地震救援装备分类是按照工作功能、属性进行类别的划分,主要分为侦检设备、搜索设备、营救装备、通讯装备、医疗设备、信息与评估(技术)装备、后勤保障装备、救援车辆等八大类装备,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救援行动中装备使用、维护、集成和模块化的管理。

  (二)地震救援装备的投送模式

  国内外地震救援装备通用的集成模式,通常是远程按照航空模式 ……略…… 式集成主要基于国际救援模块、国内山区及小型灾害现场分散化集成方式,是以制式的防水金属装备箱为载体,便于叠放和运输,将救援装备按照装备配置功能、属性、种类、大小、重量、配套等进行集成装箱,每箱装备装载重量不大于100公斤,最重不大于130公斤,由5个救援队员在现场可正常搬运和移动,这种集成方式主要适合救援队采用民航包机运输需求,并可快速通关。

  二、当前主要投送方式的优劣分析

  (一)公路跨区域投送

  在近距离跨区域地震救援时,一般采取公路投送救援力量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完成投送任务,但这种公路投送模式在实施大兵团投送、长距离投送时存在不少短板:一是容易发生事故。当执行跨省增援任务时,投送距离达到数千至数万米,加之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时,路途中天气、路况条件比较恶劣,增加了公路行车的驾驶难度,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二是易造成车辆受损。跨区域救援时,消防车长途驾驶、载重较大、路况复杂,长时间的运行对车辆的性能影响较大,极易出现爆胎爆缸等情况。三是易造成人员疲劳。跨区域长途行驶,尤其是超过千公里级别的“急行军”,往往路途行程时间超过16个小时以上,加上之前的集结时间,救援人员长时间在空间较小的消防车内,行动不便、休息不好,即便可以在服务区进行短暂休息,对缓解人员疲劳的作用不大,对“放下背包就战斗”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投送指挥协调任务重。对于大规模跨区域救援行动,出动车辆数量大还包括重型工程机械,公路投送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车、各分队的行车间距、连续行车时间、车辆限高限重、加油需求,途中休整停车和集结指挥等,指挥协调任务比较繁重。

  (二)铁路运输与投送

  远距离运输与投送往往会受大风暴雨天气、道路中断通行等影响,延误救援力量到场时间。采取铁路运输,既解决了车辆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长时间、远距离行驶带来的安全风险,又解决了由于公路中断、车辆封堵,造成救援力量无法快速进入目的地问题。铁路运输同样存在不足:一是前期调度协调比较困难,装载、卸载过程用时过长,铁路部门投送审批程序复杂:二是消防车装载加固流程不熟悉。消防车投送准备工作不足,投送车辆选择有待改进。

  (三)航空运输与投送

  航空运输是抗震救灾的空中生命线,航空救援能力对于开展地震灾害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航空运输能力包括快速反应能力、高效推进能力、科学实施能力、安全运行能力,影响航空运输能力的因素有环境因素、硬件因素、_因素、配套因素。从内在和外在因素,可以分析出航空运输的能力:一是环境地理因素。飞机的起飞、航行和降落,都需要考量环境和地理因素,并且地震救援中,绝大多数的环境和地理因素都是不利的,这就对航空运输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二是硬件因素,救援飞机的数量,特别是直升机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救援的结果,同时我国航空救援飞机的布点也不尽科学。三是_因素。我国航空救援运输基本上是双轨制,一种是军队航空救援,包括空军、陆航、海航等,另一种是民航救援,包括民航、通航等,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因此不能在飞机的数量、质量、机型、布点以及机场和起降点的布局作出科学统一的规划,也不能实现对救援飞行人员进行系统和针对性的培训。

  三、消防救援队伍地震救援装备运输与投送的思考

  (一)装备运输与投送方式的确定

  投送距离是确定运输和投送方式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对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1500公里的运输里程,公路运输约需22个小时,铁路运输含装卸时间约需21个小时,航空运输含装卸时间约需8.5个小时。综合比对,在运输里程达到1500公里时,公路与铁路运输时间相差不大,航空运输时间优势比较明显。建议地震救援人员在远距离投送超过1500公里时,优先选用铁路或航空运输。如果再考虑气象等综合因素,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优先选用铁路运输。远距离跨区域救援装备的投送,一般考虑铁路和飞机运输。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大型货车、铁路专列、航空飞机已成为快递企业的常规配置,如果与其建立合作机制,既可节省运输与投送的固定成本,又可利用运输经验提升运输与投送效率。

  (二)装备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在实施车辆运输中,车辆箱体内部要根据装备使用用途、设备配套等相近原则进行合理布局,车辆和箱体的长宽高度应符合大型运输机机舱内部要求,适合地震灾害救援特点,具备越野能力和符合航运投送需求,达到出动投送快速,装备配置齐全、功能多种模式、设备快速取放,节省体力和实用高效的现场移动救援装备器材库。

  在实施公路和航空运输中,装备箱内部进行隔衬和防撞加固处理,避免运输过程中对装备造成损坏。按照规模和任务不同,再通过集成方法和类型的细分,使不同功能模块无缝拼接,可实现模块快速拼搭和调整功能。对装备箱外侧,按照分类、颜色、标签、编码和危险品标志等标识系统进行粘贴,内部箱盖粘贴装箱设备清单,尽量达到同类型、整套装备集成在同一装备箱,在现场达到快速分拣、精准识别、定位准确、有序使用、准确归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