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县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县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县在推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方向,凝聚各方力量,确保易地搬迁群众能够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相关领导,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主要领导,以及部分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代表。刚才,X部门、X地区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我县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自治区202x年度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被评为“好”等次,实现“六连好”,荣获202x年度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连续两年获评“优秀”;老乡家园三期获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易地安置点“农事 ……略…… 。许多搬迁群众表示,以前办理一些业务需要往返村镇和县城,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这些成绩和经验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认清形势,直面问题,准确把握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的新要求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产业发展来看,部分产业项目受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例如,一些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价格波动明显,导致群众收入不稳定。同时,产业发展的链条还不够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等环节相对薄弱,附加值不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空间。

  在就业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县部分搬迁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一些新兴产业和高端岗位的需求。,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生产经营不稳定,导致部分搬迁群众面临失业风险。

  在公共服务方面,虽然我们在教育、医疗、便民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搬迁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难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部分便民设施的布局还不够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积极应对挑战,推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全面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推进产业富民,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一是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在现有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结合我县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稳步扩大产业种植和养殖面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例如,可以引进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例如,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电商人才,帮助农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群众能够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鼓励企业和合作社为搬迁群众提供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服务,提高群众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全力抓好就业安民,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针对新山铝产业示范园的企业需求,开展铝加工技能培训;针对深百众创产业园的企业需求,开展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技能培训。同时,建立培训与就业对接机制,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二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适合搬迁群众就业的产业项目。鼓励和支持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