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移交进馆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档案管理重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档案部门主要负责人、农业农村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市档案馆、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刚才,X县档案局就确权档案移交进馆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内容详实、措施具体,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借鉴,狠抓工作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确权档案则是农民土地权益的“护身符”。从县乡村民某通过馆藏档案管理系统查询到祖父“土地房产存根”并成功证明土地归属权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份完整的确权档案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宅基地分配、土地流转、征地补偿等切身利益。当前,全市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达53.31万户,涉及耕地面积327.93万亩,一旦档案管理出现漏洞 ……略…… 土地承包确权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
(一)坚持统筹谋划,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我市自201x年启动确权档案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推进思路:一是建立“主导、档案牵头、农业配合”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确权工作与档案工作同步启动、同步推进、同步验收”的“三同步”原则;二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在X县、X区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试点,总结出“整理—数字化—移交—验收”的标准化流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将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纳入县(区)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对工作滞后的县(区)进行约谈。这种统筹谋划的工作方法,确保了全市10个县(市、区)在202x年底前全面完成档案移交任务,案卷级目录50.85万条、文件级目录520.82万条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二)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确权档案工作中,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手段的应用:一是投入万元建成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管理平台,整合各县(区)数字化档案资源,实现“异地查询、跨区服务”;二是采用“人工整理+智能识别”的数字化模式,对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等档案进行高清扫描和OCR文字识别,使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县通过引入智能分拣设备,将档案整理效率提升%;三是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对17345.08GB的数字化副本实行“异地备份、云端存储”,确保档案数据安全。区档案馆开发的“农村土地确权档案便民查询APP”,已为万农户提供在线查询服务,群众满意度达%,这种“互联网+档案”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层档案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坚持服务导向,发挥档案资源的实用价值
我市始终将“服务农民、服务乡村”作为确权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建立“一站式”查询服务窗口,在县级档案馆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配备专职档案员,提供政策咨询和档案查阅服务,县年均接待查询量达人次;二是开展档案“下乡服务”,组织档案人员深入行政村,为行动不便的农户提供上门查询服务,乡已累计服务户;三是推动档案数据转化应用,将确权档案中的土地权属、面积、位置等信息与农业产业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对接,区利用档案数据精准定位撂荒地万亩,全部实现复耕复种。这种“以用促管、管用结合”的理念,让沉睡的档案资源变成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活数据”。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工作水平
(一)扎实做好二轮延包档案管理工作
1.提前谋划延包档案收集整理。针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将于X年到期的实际,202x年下半年起,各县(区)要开展延包档案专项调查,摸清现有档案底数,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重点收集承包户人口变动、土地调整、经营权流转等资料,确保延包档案完整准确。X县要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延包档案管理试点,形成可复制的工作流程。
2.规范延包档案管理标准。市档案局要牵头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档案管理规范》,明确档案分类、整理、保管、利用的具体要求。特别要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对延包过程中形成的电子合同、影像资料等,实行“双套制”归档(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保存),确保档案长期可读可用。2025年底前,全市要完成X个延包试点村的档案规范化建设。
3.建立延包档案利用机制。依托现有确权档案管理平台,开发延包档案专用模块,实现延包档案与确权档案的关联查询。各县(区)要设立延包档案服务专线,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和档案查询服务,预计2026年延包工作全面启动后,全市年均查询量将达X万人次,需提前做好人员和设备保障。
(二)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提质工程
1.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2025年,市档案馆要投入X万元升级现有管理系统,增加智能检索、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档案“一键查询”“智能归类”。X区、X县要率先试点“区块链+档案”技术,确保档案数据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
2.提升档案数字化质量。对已移交的50.85万卷档案进行“回头看”,重点检查数字化副本的清晰度、完整性,对扫描模糊、缺页漏页的档案重新数字化,2025年6月底前完成X万卷档案的质量整改。建立数字化质量追溯机制,对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3.拓展档案数据应用场景。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将确权档案数据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等系统对接,构建“三农”大数据中心。市要在2025年底前完成数据对接试点,为农业农村政策制定、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预计可带动土地流转效率提升%。
(三)健全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